设想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每天的生活所需能源均由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提供,生活垃圾和废水都能得到回收和再利用,房屋本身就是一座能源生产站。
这样的建筑有无实现的可能?日前在京举行的绿色建筑大会,让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样式有了新的期许。
环保舒适的绿色样板
早晨7时30分,周先生拉开窗帘,目光所及之处是旁边楼顶的空中花园,一片绿意盎然。早饭时,望一眼今天北京的天气预报,他打开了屋内置换新风系统,为房内换上新鲜空气。上班离家前,他按下了门口的“离家模式”,屋内电器和大灯随即关闭,进入节电模式。
这是家住北京当代moma小区的周先生的家,没有空调、没有暖气、不用开窗,他家却常年保持着20-26摄氏度恒温,室内PM2.5指数控制在两位数以内。“我哥们老张都特羡慕我,住这么方便舒服的绿色建筑,每年电费比他家还便宜点儿。”
田原是这个项目的设计人,2001年从瑞士回国后开始做这种建筑的推动,在设计中取消空调暖气,代之以混凝土采暖制冷子系统。统计发现节能效果达70%,与传统的节能技术相比,运营费用仅有其1/3。
5年,10亿平方米的梦想
“近5年,我国绿色建筑几乎是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向前发展,有的年份甚至增长两到三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在此基础上,今年国办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
在评价系统上,住建部的评价标识系统已于2007年启动,根据社区绿化率、平均节能率、节水率、可循环材料等指标,进行一星、二星、三星分类。截至2013年1月,全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中,三星绿色建筑占到了近37%。
“我国的绿色建筑将占全球绿色建筑的一半以上,绿色建筑将承担起全国减少碳排放主力军的作用。”仇保兴提出了这样的愿景。
是建筑,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绿色建筑推进上也有不少难题。
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就曾批判,中国要做绿色低碳的节能建筑,材料不得不从国外进口,成本较高。
“一些窗户国内做不了,全从德国进口。”田原说,因为施工要求比较高,每批新人都要专门教,由于建筑工人流动性大,人一走,又得重新培训。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推动绿色建筑的国家之一,建立并推行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英国的“牛津生态住宅”等示范性项目,日本的“绿色点数”政策和环保积分政策,这些都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刘念雄副教授表示,开发建造绿色建筑只是第一步,发展绿色建筑,更重要的是人在思维方式上的改变。绿色建筑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从夏天空调调到多少度这些小事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倡导更加绿色、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