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06日 星期六

“壮士断腕”的含义(语文信箱)

杜永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06日   第 06 版)

杜老师: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到“壮士断腕”一词,这个词应怎样理解?谢谢。

  河北读者  魏存中  

  

魏存中: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壮士断腕”起初写作“壮士解腕”,见于晋代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其中说:“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壮士”指“勇士”或“有勇气的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勇士的手腕被毒蛇咬伤,勇士立即从咬伤处截断手腕,以免毒性扩散到全身。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在紧要关头,做事要当机立断,必要时牺牲局部,保存整体。

  后来也写作“壮士断腕”。例如:

  (1)夫毒蛇螫手,壮士断腕,岂不惜其肌骨?所存者大也。(隋代杨俊《伐陈檄萧摩诃等文》)

  (2)君子弃瑕以拔材,壮士断腕以全质。(唐代窦臮《述书赋下》)

  现在人们时或用到这个成语。例如:

  (3)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董事长决定壮士断腕,缩减原有的生产规模,将财力集中到新产品研发上。

  (4)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当机立断让污染大的几个厂子立即下马,否则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李克强总理在使用“壮士断腕”这一成语前说:“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要蹚……”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壮士断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将改革向“深水区”推进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作者为《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玩笑也不同(礼仪漫谈(115))
苏州博物馆弘扬吴文化(地方博物馆指南)
公告
“壮士断腕”的含义(语文信箱)
通知
期数:266 责编:张燕萍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