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05日 星期五

政府出资植树播绿 群众开发河滩荒地

东宁建起东北沿边“绿城”(事件新闻)

于林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05日   第 08 版)

  绿是通往黑龙江省东宁县的一个路标:走进这片位于祖国边陲的茫茫林海,所到之处,满目青山绿水令人心旷神怡,遍地生态产业项目令人目不暇接。

  10年来,东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靠山、育山、护山、吃山,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经济繁荣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目前,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5.2%,成为全国沿边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农民搞绿化也能致富

  为彻底改善生态环境,自2003年起,东宁县把生态建设作为“天字号”工程,先后开展了“保护母亲河”行动、侵蚀沟治理工程、插柳护岸工程、封山禁牧工程,并与绥阳林业局联合实施了“县企共建退耕还林工程”。

  起初,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生态攻坚战的积极性,在国家没有任何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东宁县自筹资金6000多万元,推出了一系列让群众受益的优惠政策:由政府出资购苗,群众义务植树,林权、收益归农户;对个人植树造林的,探索出“谁栽植谁受益、竞价发包河滩荒地、向社会公开招拍挂”等生态建设有效机制,当年根据成活率由县里办林权证,承包期70年,每亩给50元苗木款。

  同时,东宁县的“绿色银行”还催生了650余个百万元户。近几年,东宁镇北河沿村村民藏福军先后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3块近千亩的河滩地和超坡耕地进行绿化。眼看着亲手栽种的小白杨一天天长高,老藏高兴地说:“17年左右,这些树成材后,至少价值600万元,真是当之无愧的‘绿色银行’啊!”

  ●地栽黑木耳成了“取款机”

  找到新的替代产业,把农民从开垦荒地的高投入低产出作业中解放出来,是突破退耕还林“瓶颈”的根本。东宁县委书记孙永先说,“近年来,我们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不砍伐森林、不破坏环境为前提的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之路。”

  东宁县把发展地栽黑木耳作为生态建设的头号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辟建园区等多种形式,使这一“黑金”产业的种植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领跑全国,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今年,该县共发展黑木耳15亿袋,可实现总产值45亿元,仅此一项产业拉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万元。他们还成功地引进了江苏雨润集团,在东宁投资10亿元建设集销售、加工、仓储、物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绥阳雨润黑木耳产业集群。如今,东宁县黑木耳年产量已占全国的1/4,今年交易额预计将突破100亿元、干品交易量将达到2亿公斤,占全国黑木耳产量的2/3,先后获得了“中国黑木耳第一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县”等称号。

  如今,生态产业在东宁县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种植平欧杂交大榛子、樟子松嫁接红松、人工种植蕨菜等技术已实验成功,全县共有4000多户农民通过承包河滩、荒山,种植红松兼果林18万亩、大榛子5000亩、蕨菜1500亩,亩效益达到3000-5000元。与此同时,总投资5亿元的禄源酒业一期已竣工,这里将成为全省最大的红酒生产基地;总投资10亿元的天隆、清谷2个葡萄酒庄正在加快建设;万青生态林业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上市,已向国家证监会上报了相关材料。

  ●五年内森林覆盖率达九成

  为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2007年,东宁鸟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准,与此同时,他们还辟建了刺五加、松茸、绥芬河大马哈(滩头鱼)、国防林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使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了全县总面积的14%。

  多年来,东宁县不仅坚决打击卖林蛙、非法捕鱼、打猎等行为,而且每年定期向绥芬河内投放大马哈鱼苗和滩头鱼苗,成为全国唯一连续20多年不间断放流稀有鱼苗的县。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东宁县境内梅花鹿、野猪、棕熊、狍子渐渐多了,就连多年不见的野生东北虎也现踪迹。

  如今,播绿不止的东宁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地位,并提出,自今年起,力争5年内实现县域森林面积1000万亩的目标,使森林覆盖率达到90%,农民人均再增收2万元以上,全力打造全国沿边生态文明第一城。

东宁建起东北沿边“绿城”(事件新闻)
新疆用卫星导航种棉花
新疆老汉30年义务扫巴扎(人物聚焦)
新闻点击
把政府错装的手还给市场(时事点评)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