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05日 星期五

台湾传统市场

挑挑拣拣的人情味

林 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05日   第 09 版)

  台北迪化街市场

  王铨国在台北南门市场练摊30余年,后来成为市场自治会的会长。“近几年虽然台湾买气不太好,但我们南门市场的大部分业主去年业绩都有涨。”他边说边晃了晃两根手指头,比出了个“V”字。

  “妈妈的味道”

  南门市场位于台北市罗斯福路,有270多个摊位,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市场之一。这里是著名的南北货聚集地,火腿、香肠、腊肉、豆腐乳、酸白菜等大陆传统风味名品在此一应俱全,让许多从大陆过来的老人家念念不忘。来此选购家乡菜,俨然成了他们滋味悠长的怀旧之旅。“就好这一口”的饮食习惯祖孙相传,常常把一家三代或四代都变成这里的常客。且因为此地摊主与顾客间多以普通话而非闽南语沟通,这里又被本地人看作是“外省市场”。 

  年近80岁的林奶奶“坐镇”南门市场的摊位已40多年,至今仍每天在柜台里一丝不苟地包肉燕,熟客们都知道她来自福州,能说一口流利的福州话,做的也是地道的“福州味”。林奶奶除了售卖福州小吃,还兼制梅花狮子头、湖北糍粑、荷叶排骨等大陆多地的风味菜肴,被统称为“妈妈的味道”。很多客人来这里,就是想找林奶奶闲话家常,同时尝尝让人心里踏实的“妈妈的味道”,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在南门市场,像林奶奶这样的摊子还有很多,快车肉纸、金龙肉干、万有全腊肉香肠等,哪一样不让人食指大动、乡情萦怀?

  人情免费却无价

  “外省市场”对“本省人”的吸引力同样锐不可当,谁都知道那琳琅满目的美食里藏着经过改良后融合两岸特色的绝味。而“老外”游客若想体会真正的“中国味”也必来此逛逛,通过逛市场来接地气、识民情、饱口福,无疑是了解台湾进而触摸中华美食文化的好途径。于是乎,南门市场既是家庭主妇厨男们的采购乐园,亦是旅人钟爱的观光景点。平时熙熙攘攘一派繁荣,节假日人潮如织喜庆盈门,而到了春节前夕,想挤进人山人海的市场买年货,那可得花好大一把力气。不过老台北人认为,去那儿挤一挤是必须的,否则你怎能沾上一身浓浓的年味?

  “去超市面对冷冷的冰箱,不如和摊主讨价还价来得有成就感,主客间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会有感情、有温度。菜新鲜水灵,能摸能挑。有些摊主熟了后就跟朋友一样,不用讲就知道要买什么并给你挑好的,甚至有的还会教你每种菜怎么搭配、如何料理……”台北市民潘爱玉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市场拥趸,她更看重的是传统市场的人情味。

  在台北,像潘爱玉一样的传统市场拥趸不计其数,成德市场、士东市场、永春市场、华山市场等都活跃着他们忠诚的身影。传统市场靠他们推动买气、永续经营,而他们从传统市场收获新鲜可心的食材,免费却无价的人情味儿和传统记忆,并在一派挤挤挨挨的市井烟火气中,安享着传统中国式的平凡生活,在果蔬肉菜挑挑拣拣中寻找踏踏实实的存在感。

当政治人物遭遇国学
二百万只纸鹤悼“哥哥”(十年·继续宠爱)
挑挑拣拣的人情味
两岸生活小词典
责编:王平 邮箱:gtbhwb@people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