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05日 星期五

工具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05日   第 11 版)

  天涯若比邻

  ■ 代  璟  旅美华侨

  前年圣诞节时回到国内,我为父母选购了具有相应功能的智能手机,他们体会了面对面视频通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怀便油然而生。

  在视频电话中,我的小学同学向我展示了母校大门、教室、操场和当年的老师、同学家长,童年时代爱吃的小零食、教室里曾经我的座位,还有我家最初那套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红砖黑瓦平房和门前的桃花垂柳、修长黑洞洞小巷。中学同学举行婚礼,美丽的新娘用视频手机第一时间与我分享了她和丈夫的幸福瞬间,我也及时为他们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和希望。大学同学开同学会,我不能赶回参加,便在视频电话中通过班长向同学们一一问好,并在地球那边和他们举杯共饮红酒。每个周末,我和父母通话之后,都要抱来两岁半的儿子,让他用母语向外公外婆问好……

  身在国外,游子思乡情结与日俱增。我和丈夫常常为无法在国内过那些传统节日如中秋、端午、清明……而沮丧。今年清明,我依然不能返乡为祖上拜祭,便托父母一定代我替他们献上一束百合。4月4日清明节当天,视频手机那头,随着父母的脚步,我又看到了故乡熟悉的山山水水,看到了祖上那饱经风雨的墓碑,看到了父母替我、丈夫和儿子敬献的鲜花……咫尺天涯,亲情一线牵!我连忙抱起儿子、挽着丈夫,朝着故乡的方向深深鞠躬三次,热泪盈眶……

  辛海天整理  

  

  上课俏帮手

  ■ 曹海涛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

  对我们这群自称“信息黄埔弟子”的邮电大学生,那些能有效传递信息的工具不仅是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电脑如此,手机亦如此。

  我们所学的移动互联网课程,就是为手机设计和实现许多除电话、短信、上网之外的便利功能。为此在课程开始前,我换了个配置不错的智能手机。课程开始后,几经努力,我做出一个“寻找自习室”的手机应用。学校自习室少,每次找个座位都得费番工夫。但只要在“寻找自习室”里输入哪个时间段想去哪栋教学楼自习,手机屏幕上就会弹出有空余座位的教室的列表。一经试用,舍友和同学们全成了这个应用的粉丝。虽然这个软件因不稳定而没能在学校推广开来,但创意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手机不仅帮我完成了课程,还让我收获了成就感。

  手机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还是我的好帮手。除了聊天、上网和开发,我的手机还扮演着许多角色:上课时它是笔记本,老师的板书、课件我都会用手机拍下来,有时重要的讲解还得录音,这样就能随时随地翻阅复习。写作业时它是工具书和计算器,休闲时它是游戏机,此外它还兼职着我的闹钟、记账簿、音乐播放器、地图、手电筒……

  本报记者  汪灵犀采写  

  

  贴身好伴侣

  ■ 陈希国  吉林九台 退休者

  我虽然年过花甲,但酷爱电脑和网络,更爱智能手机。我的手机虽说不算高档,但功能也还齐全。我不太爱看电视,爱摆弄手机,看微信,查资料,逛网上书库,发微博,发图片,上论坛,听音乐,总之,手机已成为我形影不离的伴侣了。

  我平日里手机基本不离手,因为用时方便。有一次,我发现一台大货车把马路上的井盖压坏了,近前一看,这井盖原来是用竹劈子与水泥混合制成的,没有钢筋,属伪劣产品。我便用手机拍了下来,发到微博上,一是提醒过路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二是告知相关部门及时维修,三是给伪劣产品也曝了光。当天,相关部门就换了新的质量好的井盖,消除了这个马路上的隐患。

  还有一次,我们一家外出旅游。儿子开车,却是路盲。我总担心他走错路,他却信心十足地说:老爸,放心吧,咱的手机可以导航。只见他把手机接在车上,打开了GPS功能,走到哪儿,什么街,什么路,多远距离,哪里有监控镜头,哪里限速多少公里都报得一清二楚。同时还用手机订好了酒店。一路上不仅没走瞎道,还预先安排了相关事宜,效率极高。

  儿女们各居一方,手机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仿佛时刻都在自己身边。我把孩子们的头像统统输入手机,一来电话便知道是谁的电话。我还把大孙子的声音设为铃声,一来电话,就听见:“爷爷!爷爷!快来接电话呀!”听到大孙子的呼叫,您知道有多高兴吗?每天有多少电话,就能听到大孙子多少次呼叫,一次一高兴,您说啥心情!

微信控
空气·水·手机
手机让我如何不爱你
工具控
责编:任 涛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