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23日 星期六

连续四年无缘奖杯 冠军大国很不平衡

中国体育与劳伦斯的距离有多远?

刘一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23日   第 08 版)

  姚明和刘翔是获得劳伦斯体育奖仅有的中国运动员

  张继科、丁宁、叶诗文、林丹成了2013年劳伦斯颁奖盛典上的“看客”。

  刘一荻

  2013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日前在巴西里约揭晓。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和英国田径运动员杰西卡·恩尼斯分获最佳男女运动员,被提名的中国乒乓球队和游泳名将叶诗文最终双双落选最佳团队及最佳突破奖,这是中国连续第四年无缘劳伦斯奖。迄今为止,中国只有姚明、刘翔和奥运代表团获3座劳伦斯奖杯。劳伦斯奖是世界体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奖之一,被誉为“体育界的奥斯卡奖”,然而,作为世界冠军大国的中国,却似乎与劳伦斯的距离相去甚远。

  质疑——评选是否存在偏见

  中国近4年连连落选,不免让国人感到遗憾,一些人就对劳伦斯组委会的公平产生质疑。他们认为,该奖项由戴姆勒克莱斯勒和里希蒙两大美国公司创办,在评选中多少会带有美国的民族情绪和项目的倾向性。而且每个奖项都由劳伦斯体育学院41名成员投票选出,难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如美国的传统优势体育项目:高尔夫、田径、篮球等项目得奖率非常高,而中国占优势的项目却屡遭寒冬。中国的奥运冠军非常之多,跳水、举重、射击等项目遍地开花,但这样的优异成绩劳伦斯仍旧熟视无睹。

  是否真有这样的偏见存在?就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奥林匹克专家裴东光。

  在裴东光看来,我国运动员对国人来讲可能很熟悉,但大多不具有全球性的知名度。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凡是能获得劳伦斯奖的运动员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身上都有劳伦斯所推崇的精神。

  今年作为劳伦斯体育公益基金会大使来到里约的羽毛球名将林丹,去年在同样的场合就曾指出:“中国每年应该是出世界冠军最多的国家,但遗憾的是很多项目没达到全球性,这是中国运动员比较吃亏的地方。”

  深思——中国体育哪里欠缺

  客观看待劳伦斯,更要客观看待自己。无论劳伦斯奖如何变化,中国体育只有自身强大才是真的王道。

  中国的世界冠军很多,但能称得上是国际巨星的却不多。就像乒乓球、羽毛球这些在中国如火如荼的项目,在国际上却反响平平。中国运动员在全球热门项目上大部分是昙花一现,他们的好成绩没有得到持续的保持。刘翔的劳伦斯奖含金量很高,跨栏是热门项目,又长期被欧美垄断,遗憾的是他只在国际上惊艳了两次,之后饱受伤病困扰,所以给他最佳突破奖而不是最佳运动员奖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金牌至上”的思想长期干扰中国体育,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体育的定位。“我希望将来体育的目的不只是争第一、争金牌,而是告诉人们不要轻言放弃。”林丹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收获——能够提名亦是进步

  总体来讲,中国运动员的提名率和得奖率虽不及欧美国家高,但在亚洲范围内仍是首屈一指。姚明获得最佳突破奖成为亚洲第一人、刘翔先后两次获得最佳突破奖提名、中华台北的运动员曾雅妮获得最佳女运动员的提名,还有邢慧娜、马晓旭、李娜、叶诗文、邹凯、张立新、中国奥运代表团和中国乒乓球队,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的成绩被世界认可。

  本届劳伦斯,虽然叶诗文只获得了最佳突破的提名,但这提名仍旧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殊荣。同时我们必须看清楚,我们距世界一流水平依旧有一定的距离。裴东光认为,中国的运动员若想得奖,必须要实实在在地努力。不仅仅在热门项目上取得连续夺冠、取得优异成绩、向世界证明自己,更要注意塑造运动员的个人形象、培养体育道德。

  态度——既要重视又要“忽视”

  对待劳伦斯奖,我们的态度既要重视又要“忽视”。

  裴东光表示,中国应该重视劳伦斯,因为中国用金牌数量来衡量一个运动员优秀与否的方式存在巨大诟病,相对而言劳伦斯奖代表更权威、客观地衡量运动员。我们应把劳伦斯当做一种目标去奋斗。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绝不应该有,得不到也绝不能说无所谓。劳伦斯奖是一个标志,对于中国走向世界很重要。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国人需要国际化的视野。获得劳伦斯奖可以体现中国运动员的国际地位,以及努力参与国际事务的决心。

  但同时,我们也要“忽视”劳伦斯奖。如果劳伦斯的作用被宣扬得过分,它就可能成为下一个用来衡量中国体育发展状况的“金牌”,这样势必会导致中国体育朝着另一畸形的方向发展,成为下一个“金牌至上”的误区。

  链接:

  中国获得的劳伦斯奖提名

  姚  明   年度最佳突破奖(2003年)(后入选)

  刘  翔   年度最佳突破奖(2005年)(后入选)

  年度最佳复出奖(2012年)

  曾雅妮   年度最佳女运动员(2012年)

  邢慧娜   年度最佳突破奖(2005年)

  马晓旭   年度最佳突破奖(2007年)

  李  娜   年度最佳突破奖(2012年)

  叶诗文   年度最佳突破奖(2013年)

  邹  凯   年度最佳突破奖(2009年)

  张立新   年度最佳残疾人运动员(2009年)

  中国奥运代表团

  年度最佳团队奖(2009年)(后入选)

  中国乒乓球队 年度最佳团队奖(2013年)

中国体育与劳伦斯的距离有多远?
或将引入“鹰眼”
力推“校园计划”
“满分先生”再度来袭(人物故事)
贝克汉姆牵手中国足球
责编:朱 凯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