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22日 星期五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成年人慢性肾病发病率高达10.8%,但知晓率仅为其中的12.3%。终末期肾病需要接受透析或移植治疗,每人每年要花费8万元左右,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日,记者在北大人民医院肾内科,听专家解读有关慢性肾病的防治问题。

容易被忽视的慢性肾病(健康关注)

本报记者 喻京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22日   第 14 版)

  肾病起因比较隐匿

  虽然目前中国尚缺乏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但一些区域性的调查显示,慢性肾病患病率已达到10%以上,显示该病的普遍已与糖尿病相当。不仅如此,有1%至3%的患者转为终末期肾脏病即尿毒症,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北大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王梅对记者说,虽然人们越来越注重营养与健康,但肾病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知晓率低,认识不足。今年的第8个世界肾脏日主题为“防治急性肾损伤”,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及早检测和预防是全球的共识。

  王梅提醒,由于肾病起因隐匿,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容易被人们及早发现,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肾脏损伤。正常人体有两个肾脏,它们虽然“个头”不大,但功能强大,不仅能清除人体代谢所产生的毒素,而且还在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此外,肾脏还能分泌一些激素,调节人体血压,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等。

  肾脏病变8个症状

  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隋准说,做好慢性肾病防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普通人群,每年都要进行相关肾病的筛查,高危人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高尿酸血症、高龄等)则要加强监测与防护;已确诊有肾病者,要根据病情定期复查,及早接受治疗,延缓病情进展,防治并发症;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要选择合适的肾脏替代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以上又被称为“慢性肾病的一体化防治”。

  隋准说,以下情况必须警惕肾脏病变:没劲儿。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水肿。慢性肾病患者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肾脏分泌的激素紊乱以及尿蛋白的流失,造成眼睑及双下肢浮肿;胃口不好、恶心呕吐。患者常有不思饮食、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小便有泡沫。如果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许多泡沫;排尿量不正常。健康人每天排尿4至6次,尿量1000至2500毫升,如果尿量过多或过少或夜尿增多,就要注意了;尿蛋白和红细胞尿。尿常规检查显示有蛋白或红细胞,很可能是肾病的表现;贫血。肾脏除有排泄废物等功能外,还能促进造血,因此,贫血也是肾功能损害的一大信号;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引起肾损害,同时,肾病也会导致高血压。如果出现上述8个症状,应及时就诊,以便及早发现肾脏病。

  选择时机透析治疗

  当慢性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下降,继之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尿毒症),此时的治疗方式,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赵慧萍说,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显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赵慧萍强调,有些人以为透析越晚开始越好,事实上,应选择合适时机开始透析治疗,避免透析时机过晚,出现严重并发症。在透析方式的选择上,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以及两种透析方式的特点来决定。血透和腹透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可以相互转换。

  赵慧萍介绍说,人民医院的腹透患者年龄在22岁至87岁之间,其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占55%;在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占首位,为42%。腹透患者应每月到医院随诊一次,医生根据化验结果评价治疗效果、调整处方。通过全面规范的管理,让腹透患者各项指标达标。

  

  链接

  乱服药易致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急剧下降,相当部分的患者预后不佳,其中一部分会转变为慢性肾脏病甚至终末期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北大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王梅提醒,乱服药物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重要因素,包括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还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菌素等,如去痛片、扑热息痛等,都可能引起急性肾损伤。

容易被忽视的慢性肾病(健康关注)
一半失明者缘于青光眼(健康互联网)
为恶性脑瘤治疗辟新途(医说新语)
降压试试按揉穴位(保健园)
餐餐爱吃腌酸菜(寿星秘诀)
健康资讯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健康箴言)
责编:喻京英 邮箱:fishjingyi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