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22日 星期五

晋江“注解”新型城镇化(海西进行时)

何 金 林 青 陈文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22日   第 03 版)

  改革开放的前一个30年,爱拼敢赢的晋江人创造了发达的县域经济,竞争力持续领跑全省乃至全国。当前,晋江上下在开展忧患意识大讨论,晋江人忧的是,下一个30年发展的后劲在哪里?

  后劲在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目前,晋江正在探索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服务业提升和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

  城市“大变脸”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不断书写经济奇迹,创造了“晋江经验”和“晋江模式”。

  然而,与之相比,晋江的城市名片和亮度却远不对称。长期以来,城市化发育不足、水平不高,尤其是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偏弱,是晋江一大软肋。

  为改善城市面貌,更为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造就优良的环境,2010年,晋江开始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以梅岭组团为出发点,晋江拉开了“全市一城、一主两辅”的城市建设布局。近年来,晋江市相继实施352个重点城建项目,推进16条道路的功能完善、景观提升和立面综合整治。

  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吸引了更多的服务业项目。在晋江世纪大道两侧,随着祖昌体育馆、万达广场、宝龙广场、金融中心等地标大楼拔地而起,这一带正在崛起成为晋江商贸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区。

  在位于青阳街道的洪山文创园内,多幢别具风格的创意产业大楼巍然矗立。这些大楼,全部由老旧的皮革生产企业厂房改建而成。今年3月底,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广东工业设计总公司在内的11家工业设计企业和设计机构进驻。据悉,今年还将有一大批国内外工业设计机构和公司入驻。这些企业和机构选择晋江,就是看好晋江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投资机会。

  乡村城镇化

  晋江的民营经济发端于草根,多数布局在乡镇。从产业分布看,东石的伞具、英林的夹克、陈埭的运动鞋服、罗山的食品……一镇一品特色非常明显。如果只是简单地做好中心城区建设,难以带动和辐射密布在乡镇的众多产业与民企。

  按照“全市一城”思路,晋江把全市陆域649平方公里、121公里海岸线作为一个城来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向农村延伸覆盖,让乡镇和农村也能享有优质的公共服务。

  在自来水领域,目前,晋江389个建制村全部通上自来水;在环境整治领域,晋江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公共安全方面,晋江组建了3900多人的巡防队伍,将治安力量配到村一级;在保障制度方面,医疗、养老等各项制度正在走向城乡一体化……随着城乡各项公共服务日趋完善与统一,密布乡镇、乡村的众多民营经济发展得到有效支撑。

  在晋江南部的金井,拔地而起的办公大楼、优美的现代化小区、遍地分布的公园、崭新的星级酒店,与晋江中心城区已不相上下。由于配套完善,七匹狼等多家民营企业将企业总部建在这里。

  外来人员本地化

  与此同时,农民与市民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在磁灶镇大埔村,有整齐划一的小洋房,30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干净整洁的菜市场、文体活动中心、休闲中心广场、体育健身路径、灯光球场、老人活动中心及藏书近7000册的农家书屋。这里,与城市早已别无二致。

  人的城镇化还体现在百万在晋江务工的外来工身上。2011年7月,晋江启动居住证制度,凡年满16周岁,且在晋江务工满30天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均可申领居住证。以居住证取代暂住证后,外来务工人员可享受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22项市民待遇。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60万外来人员申领了居住证。

  外来人员本地化、进城农民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晋江正向人的城镇化方向探索、迈进。

  这些,都是晋江新型城镇化的新注解。

晋江“注解”新型城镇化(海西进行时)
“公考热”要降温(海西时评)
平潭—台北航线即将开通
学唱古戏热莆田
平潭设对台小额商品市场
闽侯县的“民生回访”
两岸出版合作平台启动
客家女:收藏匾额找寻历史记忆
图片报道
责编:王 昭 邮箱:gtbhwb@people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