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17日 星期日

为海归创业进一言(代表委员新面孔)

丁列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17日   第 02 版)

  这次能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真的非常惊喜。我对自己团队的人说:“这说明我们海归团队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们做的肺癌创新药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同时,也说明国家对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越来越重视。”

  我当选后,很多留学时的同学、朋友都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喜悦之情,他们说,无论是海归还是海外华侨华人,我们中的一员成了全国人大代表,这是件鼓舞人心的事情。

  我想这是个好机会。我能够在更高的平台上,对回国创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现在,华侨华人回国创业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很多人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我们的创业经历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作为一个由海归团队领衔的公司,经过10年的艰辛历程,我们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它的成功上市打破了这一领域一直以来欧美大型制药企业的垄断。这让所有人都看到,海归团队在中国能把全世界都认为很难的创新药做出来。

  如今,国家对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创新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团队在创业的过程中,无论是研发还是审批阶段,都得到各级部门的支持。我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

  2008年,我们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当时我们的药完成了二期临床,准备开始最关键也是投入最大的三期临床,需要投入近5000万元人民币。但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原先谈好的投资方不愿再投入,我们的账上还欠了3000万元。如果找不到新的投资,后果不堪设想。那个时候,是当地政府通过创投公司给我们投入了1500万元。那真的是雪中送炭。

  2010年,新药完成临床研究,进入令人揪心的审批流程。作为一家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的审批过程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药审中心做了很多机制创新,比如,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和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领衔的项目,我们的新药被列入优先审批通道,大大缩短了我们的等待时间。

  我觉得,海归回国创业,要注意3个方面的事情。第一,项目要有市场需求。第二,一定要结合中国现状,调整好心态。中国现在越来越尊重人才,很多部门已经开始上门服务,但是还没有达到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状态。这种情况下,一味的抱怨有百害而无一利。第三,要搞好团队建设。

  海外人才回到中国创业,如果选择生物制药这样的创新产业,难度大、周期长,单靠市场力量可能不够,非常需要国家的扶持。我高兴地看到国家政策越来越向这个方向倾斜。不过,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政府采购和税收优惠。这一次,我就提出了建议,对新兴产业是否可以减收增值税。我希望通过政策的完善,让在我之后创业的人困难更少一些。

  (本报记者  张  红采访整理)

  链接

  丁列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博士。2002年8月回国创业,在杭州创立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两会哪些议题 最受公众关注
别让艺考变了味
回族女代表的会内会外
形成对创新成果的“需求”
代表委员新面孔
为海归创业进一言(代表委员新面孔)
责编:周小苑 梁益琴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