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二届新任政协委员,我准备了三个提案。三个提案的关键词是:公民教育、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教育界委员,前两个提案均与教育有关,第三个提案则与城镇化话题密切相关,既是解决民生问题,同时又给城市管理者一些新思路。
城镇化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民工进城之后如何融入城市?户口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我的切入点是如何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紧扣热点,将教育与城镇化结合起来看,也是事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
我是农民的孩子,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后来又到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我的人生一直与改革开放同步,也是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在大学里学习工作了31年,也教过许许多多的农民的孩子。2008年从人民大学调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做干部培训工作,但是农业、农村、农民仍然是我关注的问题。
由于当前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给制度的局限性,在某些地区,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此,我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包括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内的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健全教育投入制度,建立教育经费政府间分担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借鉴美国“教育券”、“流动教育计划”(MEP)等制度的可能性;探索实行“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
至于“加强公民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提案,则来自于我主持的一个科研项目:《东西方公民道德研究》。我认为国家应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的公民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公民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的监督实施和检查考核,建议在就业招聘考试、公务员考试、干部教育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增加公民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
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是摆在城市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建议国家要有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打破地区分割和部门壁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关注民生,防止一哄而起,造成新的浪费。
(本报记者 张永恒整理)
链接
冯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哲学教授,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