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06日 星期三

加快转型跨越 同步实现小康

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世界聚焦美丽中国)

——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06日   第 05 版)

  天水市容市貌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右二)基层调研

  中共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锐(中)基层调研

  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现场

  全国5A级景区、“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

  “羲皇故里”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也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中国西部唯一的航天育种基地。近年来,天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支持甘肃发展、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力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进入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时期。近日,我们就天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专访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

  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富有新成效

  “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区域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2009年6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天水市抢抓机遇,全力推动,着力加强与关中地区的交通对接、工业协作、旅游联动、商贸流通、文化交流,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区域经济合作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宝鸡至天水及城区过境段、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水至平凉铁路加快建设,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甘肃段、洛门至礼县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天水至庄浪二级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征地拆迁丈量登记全面完成,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完成选址评审,中卫至贵阳天然气天水段主体管道已经建成,兰州东至天水至宝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

  二是合作交流日趋频繁。先后与周边地区签订了涉及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方面合作协议60多项,区域交流合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日趋常态化。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展、先秦文物展、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博览会,承办了高层论坛、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等活动,组团参加关中地区举办的西交会、西洽会、大关中论坛、欧亚论坛、市长联席会议等活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将天水市政府确定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院共建单位,陕西航空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天水设立分公司,中国西电集团、陕西中菲集团、陕西友联、西飞公司等一批企业与天水市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华天电子、神州绿鹏、众兴菌业等企业与西安、宝鸡、杨凌等地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是开放开发不断扩大。高起点筹办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了“唱响中国”天水演唱会、“走进名城看天水”旅游考察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天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走访国家部委衔接相关事宜,组织经贸代表团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与上海胜华电缆集团公司、台湾远东集团远纺工业有限公司、美国万代尼西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就项目合作事宜进行衔接洽谈,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96项,总投资463.33亿元;新建续建项目307项,到位资金141.07亿元,增长65.9%。

  四是区域实力显著增强。天水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国家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相继荣获“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五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天水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麦积风景名胜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国家高低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天水,天水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天水长城开关长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天水众兴菌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天水荣膺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2011年度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12年被省上确定为多级突破行动重点突破区域。

  文化大市建设面临新机遇

  近日,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国务院批复,必将为推进天水文化大市建设提供难得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天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真正到来。

  一、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对天水传承和创新华夏文明、建设特色文化大市意义重大。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重镇,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不仅意味着天水特色文化大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入省上总体布局,而且为天水文化腾飞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突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结合、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支持,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对于天水市这样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探索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新路子具有重大意义。对天水而言,这既是重大政策机遇,又是重大的项目机遇。

  二、天水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在传承和创新中建设文化大市具有良好基础。天水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天水独特、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系。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文化文物的保护传承,对伏羲庙、胡氏民居、大像山、大地湾遗址等众多的文保单位进行了恢复性维修保护,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及遗产传承人保护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利用和展示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我们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掘地域文化特色,着力谋划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坚持举办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伏羲文化品牌已成为天水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伏羲文化旅游节也被评为全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十大会展之一。我们着眼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精心创排了《一画开天》、《伏羲颂》、《麦积圣歌》、《邓宝珊将军》等一批优秀剧目及《麦积山的呼唤》等优秀影视,先后获得国家和甘肃省的各类大奖,文化艺术事业保持了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围绕“一轴贯穿,两核引领,三区支撑,四线驱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布局,认真实施文化提升行动,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狠抓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落实,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规划实施,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娱演艺、会展广告、动漫游戏、现代传媒、出版发行、教育培训等八大类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三、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平台,进一步加快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围绕“一带三区十三板”的总体布局来推进。天水是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陇东南文化历史区的核心区域。今后我们将在实施“1313”工程、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实践中,发挥好排头兵作用,努力实现更大作为。一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上下功夫。着眼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推进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和考古挖掘;更加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加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推动麦积山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丝绸之路整体申遗。二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上求突破。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准开发,规划建设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抓好中华始祖文化园、麦积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大地湾史前遗址公园等文化主题公园和文化园区建设,新建一批以“五大文化”、民间工艺、民俗风情等为内涵的文化基地,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100个文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全市的支柱性产业。三是在文化服务的普惠共享上见实效。坚持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羲皇故里”大型园林、天水大剧院、邵力子捐书陈列馆、民俗博物馆、博物馆新馆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批体现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加快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区博物馆功能改造提升,推进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和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地矿资源开发取得新突破

  针对天水地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在加强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最后得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论:天水矿产资源丰富,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将成为天水又一发展的巨大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3月,天水市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开展了天水地质找矿大会战,取得了重大进展。

  天水市地处北祁连与西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地质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赋存相对丰富,属国家划定的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

  一是天水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天水地处塔里木—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结合带,涉及北祁连东段,北秦岭西段以及中秦岭北部等三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是陕甘川矿产资源富集区的组成部分,已发现的矿种有40多种,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多处;查明金矿资源储量1.014吨,铁矿3500多万吨,铜矿12.5万吨,钼矿16.1万吨,铅锌矿3.75万吨,水泥灰岩3亿吨,白云岩5000多万吨。另外还存在着大量的矿化点、物化探异常区,亟待进一步勘查开发。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探矿权140个,采矿权240个。其主要特点是:贵金属矿产具有潜在优势,主要矿产资源种类多、矿床相对集中,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看好。二是天水市具有实力雄厚的地勘队伍。全市聚集了多家不同专业的地质勘查单位,是全省地勘单位最多、地勘人员最多、地勘门类最多的市之一,聚集了门类集全的6家地质勘查单位,在职职工4000多人。这些驻市地勘单位技术设备先进,找矿经验丰富,是天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必不可少的技术力量,为科学地质找矿,有效开发矿产资源提供了条件。

  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天水地质找矿工作,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加快转型跨越,推进经济发展实力的又一重大举措。充分发挥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优势和拥有的地质勘查技术力量的优势,全面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步伐,目前全市共实施地质勘查项目47个,发现矿产地250多处,其中大型、特大型矿产地10多处,天水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一是结合全市矿产资源赋存分布状况,合理分区、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天水市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明确地质找矿总体目标、技术路线、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二是要主动优化地质找矿环境,清理涉矿规范性文件,降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门槛,制定完善有利于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转化工作的政策措施,及时为矿业权人办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所需的各种证照,确保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落地实施。三是充分借助《国务院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和《甘肃省找矿三年突破行动方案(2012-2014)》的实施,积极开展多金属矿产勘查和水泥用灰岩、白云石、高纯硅石、钾镁、萤石、长石等矿种勘查和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四是加强与地勘单位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整装勘查项目、地质公益性基础调查项目、危机矿山找矿项目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重点示范工程项目等,切实加大对重点成矿区(带)深部、外围风险性勘查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地质找矿步伐。五是积极探索创新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加快建立资源节约、科技创新鼓励机制,加快建立矿产资源开发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立市级地质勘查基金,确保实现“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区域内地质勘查开发格局”的工作目标。

  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再添新举措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八个着力”的要求,围绕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关天经济区引领、国家级园区支撑、现代化城市带动、县区组团式推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着力推进美丽天水建设,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为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把做大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实力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力促33户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抓好23个省列和76个市列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与央企及知名企业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培育壮大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1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00个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实施“十大农业工程”。狠抓文化旅游商贸发展,扶持壮大一批地方文化旅游企业,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支柱性产业。抓好天水商贸城、特色商业街区和中国供销东部甘谷物流园区(浙江商贸城)等工程实施,加快建设会展中心,拉动市场消费快速增长。

  二是把坚持关天引领、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从天水地处内陆、相对封闭、活力不足的市情出发,深化各项改革,推进全方位开放,增强转型跨越的动力、活力。坚持把战略平台打造的重点放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上,全力落实国务院《规划》、加强与关中地区对接、协作、联动、流通、交流,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争取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坚持把内在动力激发的方向放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上,加大对外贸易型企业的培育和出口型产品的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把招商引资的关键放在发展软环境的整治优化上,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三是把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基础条件作为重中之重。高起点规划城市发展,启动《天水市城市总体规(2005-2020年)》修编工作,完成五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做好三阳川新区规划、二十里铺片区控制性详规、市区南北两山公共空间拓展规划编制,适时开展甘谷、秦安县改区的调研论证,逐步形成“五区三县”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强五县县城和23个重点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推进“三城联创”,着力解决影响城市形象的“八乱”现象。下气力改善基础条件,抓好天水机场迁建、宝(鸡)兰(州)客运专线、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天(水)平(凉)高速公路以及洛(门)礼(县)、麦(积)甘(谷)二级公路等主路网和天水西客站等主枢纽建设,实施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完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抓好曲溪城乡供水、榜沙河引水等工程建设,保障城市用水需求;抓好中(卫)贵(阳)天然气联络管道、750千伏输变电、华能天水热电厂、张家川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着力改善城市能源结构。抓好武山鸳鸯至麦积后川百公里城乡一体化示范长廊和麦贾公路、庄天公路、310国道天巉公路沿线三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是把加强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后劲作为工作主线。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提高项目谋划水平,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资源禀赋,在工业、农业、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和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各方面论证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注重建管结合,强化监督检查,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廉政工程、民心工程,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00个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是把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美丽天水作为长远大计。把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事关人民福祉和天水发展的长远大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创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推广清洁生产,狠抓节能减排,延伸产业链条,把天水建成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和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平安、宁静、生态五大工程,抓好天保二期、三北五期、国家生态公益林、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大城乡环境特别是农村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打造山川秀美新天水。

  被誉为陇上江南的甘肃天水,资源丰富,优势凸显,发展潜力巨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天水这座古老而又年青、崭新且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必将迅然崛起,天水的明天将会更加幸福美好。

  (杜季哲 王桂英)

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世界聚焦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