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05日 星期二

23省区市8000多人次前来取经

百色矿务局树起行业新标杆

庞革平 陈远睦 陈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05日   第 05 版)

  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启江(中)深入一线调研

  广西百色,是一个令人景仰的红色福地。

  在北方大型煤炭企业充当主角的煤炭行业,百色革命老区的市郊也闪耀着一颗明珠,它就是“全国中小型煤矿的标杆”——广西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该公司开创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中小型煤矿安全、高效和现代化生产经营的“百色经验”,向全国推广,并引起了强烈反响。

  中小煤矿如何实现安全发展、高效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如何和谐共赢?从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的发展足迹中或可找到答案。

  敢为人先

  小煤矿实现机械化采煤

  时间的钟表拨回到2005年。

  那时的煤炭行业,北方的大型煤矿已基本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而南方的小型煤矿在机械化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随着国家调整、优化煤炭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战略的实施,广西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毅然做出决策:用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的采煤工艺,走科技兴矿、科技保安的快速发展之路。

  “当时,我们一提出实施机械化改造的决策,就遭到了多方质疑。因为广西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储量少、煤层薄、断层多、水多,尤其是百色的煤层底软易鼓、顶板破碎易漏等,专家一致认为广西煤矿不适宜机械化。”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启江回忆道。

  事实上,在这之前,广西的合山、右江、红茂等矿务局都曾进行过多次机械化开采探索,但都没有成功。

  面对重重阻力和压力,该公司组织技术骨干多次到全国先进煤矿学习考察,并反复与装备生产厂家及科研单位研究讨论,得出了结论:在当时的煤矿技术水平下,进行机械化改造是有把握的。

  同时,公司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大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破除阻碍企业发展的重重障碍;只有机械化改造,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资金也是一大难题。当时,公司产值只有 3000 万元,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却要 8000 多万元。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百矿人”敢为人先,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对矿井进行合作开发。

  2005年,公司率先在资源禀赋条件相对较好的东怀煤矿实施了以“综掘综采一体化、综掘锚喷一体化、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为目标的矿井现代化技术改造。

  发扬“艰苦奋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学技术、踏实干、克难题,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东怀煤矿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综采机组、综掘机组、掩护式液压支架、大倾角可变坡强力皮带,实现了采掘机械化、运输皮带化、支护锚喷化,淘汰了炮掘、炮采和棚架支护等落后的生产工艺,使投产时年生产能力仅为 15 万吨的矿井,2008 年实现了产煤 90万吨,工效由2.5 吨/(工·日)提高到40吨/(工·日),成为广西迄今装备水平最先进、管理最现代化、产量最大的原煤单产矿井。其综掘综采一体化、巷道激光定向等技术,填补了广西煤炭发展史上的空白。

  东怀煤矿机械化改造成功后,公司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对所属那怀煤矿展开改造,安装了广西第一条1.5公里的煤矿大倾角可变坡强力皮带,实现了一站式由井下综采工作面直通地面煤场的自动化集中控制运输,矿井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年,比改造前增长了30倍。

  第三步是对东笋煤矿的改造,针对该矿的煤层厚度仅0.5-1.0米的特点,技术团队研制出机身高度仅0.6米的采煤机组、仅0.85米高的掩护式液压支架,使生产能力由原来的9万吨/年提升到30万吨/年。

  到2008 年底,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的全部矿井都已实现了机械化开采,百色矿务局也就此成为“广西第一个机械化矿务局”,生产能力由 30 万吨/年大幅提高到 200 万吨/年,目前产能提升到500万吨/年。

  华丽转身

  “百色经验”叫响全国

  “百矿人”并未满足于机械化改造生产的成功。在此基础上,公司又继续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借助信息技术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成为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公司提出了打造“数字化安全矿山”的目标,先后投入 3000 多万元,构建起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工业电视及大屏幕显示控制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安全生产一掌通系统、矿井压力监测系统、井下小灵通及人员定位系统、GIS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矿井人员监测虹膜考勤系统等8大系统,将信息化技术全面应用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矿井的各种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实现了智能分析、预警处置和联网监控,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控防能力。

  管理标准化,是实现安全长效化的重要手段。为此,公司以“预警、预防、治理、培训、责任”为安全生产的主线,全面建立了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实施明确三级主体责任、月度安全管理三级监管、每周三级安全绩效评定的‘三三’制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责任;通过建立健全体制合法化、机制制度化、组织理性化、装备机械化、管理信息化、责任精细化、队伍专业化、操作规范化和现场标准化‘九个化’长效机制,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和高标准的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把安全工作实战化。”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安全管理负责人秦建亮副总经理介绍说,通过一系列努力,不仅公司所属生产矿井标准化全部达标,东怀煤矿、那怀煤矿还达到国家级标准化水平。

  中小煤矿谋发展,资金问题是个坎儿。公司在这方面也没少动脑子,在矿井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的“三化”建设过程中,公司以国有控股为前提,坚持融资多元化,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外来资金参股合作技改矿井,既解决了矿井建设改造资金问题,又优化了办矿模式。

  “三化”推进,不可谓不难。实现攻坚克难的动力何在?

  “‘人本、安全、发展、和谐’的企业理念,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方式,是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保持超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克难攻坚取得‘三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黄启江一语中的。

  这一理念体现在该公司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环境,按照“井下标准化,地面花园式”的新理念,井下安装有自动除尘、降温系统,建设有井下咖啡吧、音乐巷道等,地面则按照“一园一湖”的模式,全面实施绿化工程,矿区鸟语花香,宛如公园。

  看员工生活,公司积极实施安居工程,解决职工住房难题,还配套建设了文化娱乐中心、图书室、体育馆、网球场、门球场等文体设施。

  看人才成长,为积极打造煤炭产业人才小高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公司出台了多项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成就人才。

  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的努力和探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2009年, 该公司复杂地质条件下中小型煤矿安全、高效和现代化生产经营的新路子得到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肯定。当年,国家煤监局在百色召开全国小型煤矿机械化开采推进会,推介“百矿经验”。

  两年后,“百矿经验”经全面总结上升为以“综掘综采一体化、安全管理信息化、矿井管理标准化、融资方式多元化和企业管理人性化”为核心的“百色经验”,向全国推广。

  花香引蝶来。该公司的成功经验,吸引全国各地业内人士前来“取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的8000多人次来该公司考察学习。不仅国内,“百色经验”的花香甚至飘到了国外,美国、澳大利亚、越南、泰国等国家也有多批人员前来考察洽谈技术合作。

  不过,百矿人并未满足于此。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进一步完善企业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理念,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在输出‘百色经验’的同时,输出绿色矿山建设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绿色生态的标杆煤矿,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黄启江说。

印度经济改革举步维艰
朴槿惠,“幸福时代”难开启
乌兹别克斯坦举办手工创作展
百色矿务局树起行业新标杆
百矿跨步跳 “盆景”变“风景”
责编:杨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