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4日电 (记者徐蕾)3月4日上午11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首位女发言人傅莹就会议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钓鱼岛:
民众希望国家更强硬
在回答日本媒体有关“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加咄咄逼人”的问题时,傅莹回应说:“你说‘咄咄逼人’的时候,很多中国记者都笑了。”
傅莹指出,很多中国人的意见包括媒体人的意见,是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一些,尤其面对挑衅的时候,希望有更加强硬的姿态。“一方面,我们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主权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维护地区的和平、世界的和平,这个基本的原则立场30年没有动摇过。”
“中国有很多与以往传统大国不同的地方,比如政治制度、人口多、发展速度快等等。有一些人会从过去500年国强必霸的国际关系传统出发,来预判中国的未来,来寻找一些现象来印证自己的预判,不以为怪。”
傅莹强调,中国希望通过对话、磋商、商谈去解决分歧和矛盾。“中国人经常讲‘一个巴掌拍不响’,要双方都有这样的意愿,如果对方选择的是强硬的举措,选择的是背弃共识的做法,那么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傅莹还提到,钓鱼岛的基本事实是非常清楚的。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从当时中国的清政府手中窃取了钓鱼岛,日本政府的文件、档案和日本学者的书里,对此都有记载。日本政府采取“购岛”行为,违背了两国建交时达成的共识,因为这个共识不存在了,中国的克制也没有基础了,所以中国的海监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是必然的。
反腐:
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
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傅莹表示,反对腐败的工作是当前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回家休假的时候,也听到我们家乡来自方方面面的人谈到这个问题,大家关心的是,我们怎么去进一步推进、怎么能够制度化地形成廉洁政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要求,这方面的呼声是很强烈的。”
傅莹指出,自己也看了最近一些网上的讨论,人民群众非常希望能够切实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这样一个约束和监督的体系,真正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去。
傅莹介绍说,在健全国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方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说,制定和修改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公务员法、反洗钱法、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
傅莹强调,中国反腐倡廉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要加强廉政建设的任务还任重道远。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的方式反对腐败,要及时地修改完善反腐败法律,要狠抓对法律实施的监督,要求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来行使自己的权力。
环境:
发展已付出高昂代价
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傅莹表示,我们必须承认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来,中国经济是在快速地发展,成就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也可以说是高昂的代价。
傅莹表示,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中国已经有了一个法制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肯定还是远远不够的。“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我们也有改进的余地,比如现在法律主要是从单向资源利用、从保护和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规范的,距离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规范还是有差距的。另外,我们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一些问题。”
傅莹说,全国人大将注意倾听和积极地回应人民在这个问题上的呼声,一是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包括修改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等等。二是要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和检查。三是要讲求实效,将环保成效和地方政府的考核挂钩、结合。对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治等要提出明确的应对措施,对跨行政区域污染加强联防联控等等,希望能够采取多项措施,能够鼓励和引导企业防控污染,引导绿色消费。
变化:
改革开放是中国法宝
回答美国CNN记者提问时,傅莹说,中国30多年如一日推进改革,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法宝,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她举例说,吃饭曾经困扰了中国许多代人,但现在我们超越了这个层面,像这次大会的代表们就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追求,比如更公平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态环境、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并希望政府更加高效、廉洁。“从这样一个社会聚焦点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变化,而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这个改革是全面的、系统性的。”
傅莹指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能一提这个问题就是要照搬别人的模式,否则就说中国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样的说法不公平也不准确。
傅莹说,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而且正在取得成功,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我们有13亿人民,13亿人的智慧和勇气足以使我们能够克服困难、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