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01日 星期五

电子时代的手写体(碰撞)

漆孝诗(美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01日   第 15 版)

  很高兴看到海外版登载《我们还需要汉字书写吗?》(2012年12月14日第15版)一文。

  显然,手写与键盘的论战仍将持续经年。手写体,无论何语种,面对戏剧化突变的电子时代,都会萎缩。跟随我们若干年代的笔已经不那么温暖,却依然鲜活。明天,漫长的人类文明进化,会给其应具的文化定位。

  西方——

  当今举世各个角落,电子设备无所不在,人类交流的进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而日新月异。稍稍不留意新的技术,明天我们就会被视作文化乞丐。在美国,不略懂些电子设备的常识,生活工作都举步维艰。

  有意思的是,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的最新版,都含手写体的辨认系统。并不只将手写体改换成印刷体,而是尽可能接近原始笔迹的显示。我们对这种显示系统的精确度批评不已,但它迟早有一天会像使用派克笔在软硬适度的高质纸面上书写一样,任我们得心应手。

  手写体被今天电子设备的开发科学家、商家、用户及社会所关注,印证手写体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一张感谢卡、生日卡、哀悼卡……今天的美国,自小学生一直到耆老,都会郑重其事地手写几句话;很多雇主,面试时的最后一道菜是让应征者写下一段文字,那很可能是决定取舍的关键;连最擅长计算机文字的律师们,面对客户也还是手写笔录占多数,因为方便实惠。

  对手写体存在的价值的辩论早在200年前就已开始。威廉姆科替斯伯爵1825年呼吁教育核心的三基础之一就是书写。清晰工整的手写可以大大促进学生智商开发,有效地帮助学生拼写和记忆。近几十年的研究清晰地证实,这种规范的教育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不能完成手写训练的学生,往往在阅读、记忆或高一级学校的教育中失败;而练好手写对逻辑、组织、修正及自主掌控文字,都大有裨益。

  中国——

  请看,今天在美国小学中学以至大学教育强调手写的呼吁中一条极具气魄的缘由,是要学生懂得东西方文化本没有藩篱,本源于同根的丰富传统。美国学校教育学生要像东方人一样会手写,甚至学习书法。可今天国内中文书写,真是令人忧心。

  象形文字的中文比拼音文字更复杂,更需有多量的时空去培养。手写才能深深感受文字结构的精准。手写是最终完美掌握汉字的唯一手段。目下国内流行的拼音输入法扭换了汉字的结构组合原始衍化,是对汉字教育的极大挑战。年轻一代手脑反射都没有建立,提笔忘字错别字比比皆是,颟顸之态贻笑坊间。他们误解了键盘。美欧国家的人们键盘表达是出色的,手写也是可以匹配的。国内教育对手写的轻视是对快餐文化的曲解。

  手写的建立像手织毛线,一针一线的构建要倾注心血花费时间,而拆卸织成的毛衣只要轻轻拉一根线头,就迅即全部解体。国内对手写体的疏忽可以回溯到几十年前。因此文字表达的低落,非得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回归。

  我常想,今天国内的服装手饰美容已然引领世界新潮,而为什么我们的手写体的整体水准会下降如此之多?以往我结识的国内老一辈学者们在专业以外,都有很深的中文造诣,毛笔字杰出,他们英法文手写体连外国学者都佩服。他们的传承今何在?

  政府行政职能的支持完全不可缺如。政府有支架,才能让生机勃勃的藤蔓爬满结果。可是,任何文化行为的衍化繁茂,单靠政府的行政干预,是断走不远的。它的生命力的张扬要靠每份报刊,每个高等院校的每个教研室,每个中小学校,每个文化单位,每位从事教育的人,每位家长,每位同学。

  中华整体书写的复苏和对世界文明的辐射,靠的是经年累月一笔一画的习字。那才是13亿人民的软实力。

“拆旧仿古”为功利
电子时代的手写体(碰撞)
陕西现世界最密集旧石器遗址(文化地理)
咱刀苗寨 苗疆贾理文化村(中国最美古村)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