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01日 星期五

王景愚

“吃鸡”背后的戏剧人生

伊 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01日   第 10 版)

  我和王景愚老师相识于上世纪90年代,王老师不仅戏好,而且温文尔雅,脾气温和,大家都喜欢和他打交道。那天在电话里,他告诉我他已经78岁了,令我感叹时光如流水。30年前,他在春晚上表演的小品“吃鸡”,至今仍为许多观众津津乐道,但是这个小品背后的故事,堪称又一部戏剧人生。

  饭桌上冒出来的节目

  王景愚戏称,“吃鸡”是在饭桌上一不留神冒出来的节目。

  1961年,他随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赴广州巡演,常常能吃到罐闷鸡,这在饥荒年代简直是一种“奢侈品”。但美中不足的是鸡块炖得不烂,吃时很费力气。他常常在饭后学着用力撕扯鸡筋的窘态,令大家哄堂大笑。后来演出队到江门,恰逢春节前夕,当地提出要和他们联欢。确定节目时,有人提议景愚把模仿吃鸡的样子加工成一个小品。说干就干,景愚创意,众人拾柴,火越烧越旺。但高潮后怎么收尾?王景愚灵机一动说,此时安排一个演员推压他的胸部,最后居然拔出一根鸡毛掸子。就这样,“吃鸡”的首演奉献给了广东江门的联欢会。1962年他又先后为在京政协委员和新年晚会两次演出,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看得开怀大笑。那次晚会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侯宝林先生毛遂自荐为他拔鸡毛掸子,演出中,侯宝林先生非常投入,用尽气力,大汗淋漓地把他藏在身上的鸡毛掸子从领口拔了出来。其后他们的忘年之交延续了35年。1963年,他又携此节目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笑的晚会”。

  笑声中的王景愚怎能料到,就这样一个小节目日后竟命运多舛,十年浩劫,他因此一夜之间成为“反革命”。

  春晚后“吃鸡”小品火了

  春寒料峭的1983年元旦后,王景愚受邀进入中央电视台春晚策划组,并和马季、姜昆、刘晓庆共同担任主持人,还要每人表演一个节目。表演什么呢?冥思苦想中有了,既然“文革”被否定了,就应该为“吃鸡”平反,为“笑的晚会”正名!于是他脱口而出:我演小品“吃鸡”。

  军令状立下后他很快后悔了,他担心这个节目的艺术质量能否和春晚舞台相匹配。听到他要反悔,导演黄一鹤很意外,马季和姜昆都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打气。

  接下来的事情不用赘述,春晚后王景愚和“吃鸡”一夜成名,记者采访、观众来信、签名合影令他应接不暇,走到哪里都被认出是“吃鸡”的演员,和“文革”中他因为“吃鸡”一夜成为“反革命”形成鲜明对照。真是福也“吃鸡”,祸也“吃鸡”,同样的小品,其结局却是冰火两重天。

厉有为 深圳改革“孺子牛”
“吃鸡”背后的戏剧人生
郎朗琴倾维也纳听众
姜昆多伦多展才艺
宋祖英美国巡回演唱
让宗教与时俱进
杨少华终圆电影梦
责编:刘 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