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2日电 (赵婀娜、刘岱)教育部官员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日启动的2012年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中的重要一环——“2011协同创新中心”已进入认定阶段,首批认定将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介绍,认定工作将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有实效的标准,坚持全面开放、择优认定的原则。已经成立并运行的协同创新中心必须满足具有“雄厚的协同创新基础”、“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明显的协同创新成效”等多项标准方能被认定。
“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是指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专家遴选方式,在高校前期充分培育组建并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基础上,将其中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的一批认定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据了解,2012年度的“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已经收到89所中央直属高校和31个省区市推荐的167项申请。认定初审工作遵循“集中研讨、独立评审、随机配送、比例限定”的方式,邀请包括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协会及骨干企业在内的175名专家学者参与评审,最后确定35家协同创新中心进入复评答辩。
“2011计划”启动实施半年来,已有300余所高校按照“2011计划”的要求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协同创新,150所高校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26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2011计划领导小组”,22个省区市落实了“省级2011计划”的专项经费。近50%大型骨干企业参与到高校的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之中,已承诺和落实的新增资源超过200亿元。2/3以上的中科院研究所、60%行业骨干研究院所以不同方式参与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当中。
链接
“2011计划”
“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于去年5月7日启动。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