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2月22日 星期五

又见“用工荒”(海西时评)

王 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2月22日   第 03 版)

  返乡——过年——用工荒,仿佛一条定律,春节一过便在东部沿海和大城市如期奏效。媒体报道,近日福州春风行动首场招聘会上,即便招工企业普遍提高工资、放宽年龄限制,仍然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

  报道里23岁小王的经历就体现了这种供需的矛盾。小王应聘一家公司,听说月薪只有2400元后,掉头就走。小王来自湖南,在福州打工两年多,之前在酒店工作,月薪2700元,他嫌低,年前就辞职了。新工作的薪水比原先的还要低,自然不能接受。报道还指出,一家汽车电线公司为了吸引工人放宽年龄限制,但前来咨询的人也不多。这家公司原本要招200多人,结果招聘会当天只招了不到10个人。

  其实,用工荒已经不是季节性问题。在东南沿海,特别是大城市,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常年存在招工难问题,只不过春节刚过,这种供需失衡更显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失衡是社会经济转型、生活进步的副产品。

  招工难的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在社会财富分配的链条上,它们处于利润低薄的一环。在原物料涨价、土地房屋租金上升、税收负担大,企业要节约成本维持利润,最先想到也最容易做到的,就是降低人工成本。

  矛盾的是,这些企业属意来自乡村务工者,可是后者早已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作为80后和90后,他们拥有对生活更高的期待。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改善,让他们不再将工作单纯作为谋生的手段,许多时候“不过是一种生活体验”而已。于是选择工作时,这些年轻人多了一分从容和自由。社会自由风尚的熏染,也让他们在谋生时更加主张自身的权利。城镇化进程是更加宏观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内陆转移,不少年轻人出门务工一段时间,开了眼界便回到家乡,找个不必远行的企业讨生活。

  种种因素综合作用,都在加剧“用工荒”。出省“抢工”或许能暂时奏效,但长远来说,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职业教育继续缺位,用工和招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缓解,“用工荒”、“招工难”将日益突出,经济和社会受到的伤害也将难以计算。

让口岸经济之花更美丽(海西进行时)
八闽来风
欢乐送畲村
又见“用工荒”(海西时评)
梦想,在花开的地方伸展
厦门有个台胞救助中心
泉州花灯巧 制作有绝技
责编:王 昭 邮箱:gtbhwb@people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