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2月18日 星期一

读中文四声有人偷笑 讲课堂纪律多次提醒

在荷兰教中文真得花心思

郑 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2月18日   第 05 版)

  图为郑楠老师和她的荷兰学生们

  从2012年9月起,我开始了在荷兰鹿特丹市Marnix Gymnasium学校的中文教学。虽然我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已有七八年,但是走进荷兰学校教中文还是第一次。

  使用荷兰文动画课件

  在和负责教学的副校长面谈之后,我明确了和以往教学的不同目标:在Marnix中学的教学目的不是深入系统地教授中文,而是利用5周的短期课程,让荷兰学生对中文和中国文化形成大致的了解,并通过这个课程激发他们对中国的喜爱和对学中文的热情。

  基于此,我开始着手课程设计。在两节课90分钟里面,我安排了30分钟、5次的中国地理、历史和文化的荷兰文动画课件展示。这样学生们在中文课上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一些中国文化,对中国和中文也有了简单的认识,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喜爱。

  鹿特丹市居住着多种族居民,反映到班里也是这样。和华裔孩子相比,荷兰的孩子都很早熟,敢于提出反对意见。要让正处于青春期的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认真地学习中文,光充分准备课件是远远不够的。在和同行的交流后,我明确了课堂所面对的主要挑战:那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秩序并赢得学生的尊重。

  课堂搞成抢答竞赛

  经过充分备课之后,课堂实践开始了。第一节课至关重要。在第一节课上,首先是和学生们流畅地交流并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之后,让学生们学说我的名字“郑老师”,并给每个学生1分钟时间进行自我介绍。针对荷兰学生比较散漫的特点,我强调了课堂纪律的重要。上课时,首先点名,学生们要用学会的中文问“老师好”;下课时,要一起用中文说“老师再见”。这样的反复训练也有助于让荷兰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秩序,尊重老师的习惯。

  记得第一节课时我带读中文四声的时候,总有同学在偷笑,我设身处地一想,对于荷兰孩子来说,汉语的四声在荷兰语和英语里都是没有的,在荷兰人听起来很奇怪。于是第二次上课时,在我带读四声之前,就先给学生们进行了解释。这么一说很灵,之后真的没人再笑了,都很认真地跟我读。

  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认同学生想法,理解和尊重学生,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Marnix是一所重点中学,来这里的都是学习好、接受能力强的孩子,但他们精力集中的时间有限,需要有足够的挑战。针对这些特点,我把主题动画课件做成了抢答竞赛的形式,这样学生们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互动式地参与,每个同学都积极地举手抢答,气氛非常热烈,每次30分钟的文化常识课都是在学生们的笑声和感叹声中度过的!

  另外,学唱中文歌也是我们的课程安排之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汉语这门陌生的语言。一次喝咖啡的时候,Marnix的一位老师高兴地告诉我,他们班的学生们课间在唱中文歌呢!我听了感到很欣慰。

  让荷兰孩子了解中国

  作为一名中文老师,我喜爱这份工作是因为它时常让我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这短短的5次课中,比学中文更重要的是让这些荷兰孩子正确了解中国,培养对中国的感情。

  一次,班里一名同学告诉我,他不想学中文,他想学日文。我在讲解汉字时,就拿汉字和日文的假名做对比,让学生找出哪个是汉字,哪个是日语的假名。学生发现,原来日语里有很多汉字,由此也知道了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文化渊源。针对不少荷兰学生以为“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不属于中国”的误区,我找来中国各少数民族少女的照片,和日本、泰国等国的少女照片放在一起,让学生们找出照片中不是中国人的部分。通过这些小游戏,学生们了解了中国的民族和文化,认识到中国是由各种色彩、各种文化融合而成的多民族大家庭。

  春节前夕,正巧我们在讲解汉字的对称结构,我让每个同学制作了有“春”字剪纸的贺年卡,送给自己的父母。卡片正面写上“新年快乐”,在背面,我帮学生打印了关于春节含义的荷兰文解释。这样一来,我们班的每个学生都变成了中华文化的小使者,把中国的春节文化传达给他们的父母家人,传达给更多的荷兰人和荷兰家庭了。

  我欣喜地看到,华文教育之花已在荷兰扎根并茁壮成长,其中就有我在Marnix中学撒下的种子,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

  (寄自荷兰) 

在荷兰教中文真得花心思
道理(汉语教室)
游戏比红包吸引人
国学经典是“昨天的太阳”吗?(点点滴滴)
春节
书法
“北语”来了位阿富汗“帅哥”
给美国学生做小礼包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