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大年初五。宁波大雾,宁波港封闭。昨日凌晨刚引航回来的姚元卫略显疲惫。1980年出生的他不久前刚晋升一级引航。
“从腊月二十九到现在,一天都没休息过。今天难得空闲,不过也要24小时待命。”姚元卫说。
引航,通俗地说就是“代客泊船”,把轮船引领进港,泊靠码头装卸货物,再引领出港。因为外来轮船对当地港口水文条件不熟悉,所以催生了引航员这个职业。在中国,现有引航员近2000人,但依然满足不了需求,有人戏称其为“熊猫职业”。
“30年前可不是这样。”宁波港引航站站长、高级引航员陈杰说。1982年,陈杰大学毕业后来宁波港当引航员,当时引航站只有五六个人,每天只有两三艘几千吨级的船,万吨轮很稀罕。“那时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工作很轻松。”陈杰说,“现在引航站有144名引航员,每天平均引航近90艘船,白班夜班轮轴转都倒不过来。”
每次引航,都由小小的引航艇带着引航员靠近庞大的轮船。在似稳非稳间,引航员要一脚跨过水面,伸手抓住大船垂下来的软梯,迅速攀爬上去。遇到大型轮船,有时甚至要攀爬10多米,戏称“猴手”。
“遇到风浪就很危险。”姚元卫说,“有时大冬天的,一个浪打过来,浑身就湿透了,冻得厉害,但还得坚持。引进来又引出去,一次引航,顺利的话要8个小时,如果计划变化,天气恶劣,就要在船上待10多个小时。”
在陈杰看来,这都不算什么,关键要防止产生风险。和车辆不同,船是没有刹车的,在大风大浪中更难把控,这考验着引航员的经验和勇气。
陈杰清楚记得,当年外国货轮“感恩20号”从温州装运石块驶往日本,半途遇到风浪,石块移位造成船体倾斜10多度,“上去站都站不住,随时有倾覆危险,需要引航员引领进宁波港进行扶正作业。”
在台风天气中,引航员还要综合考虑风力、船舶受风面积,指挥拖轮和船舶配合使力,使船舶安全离港。特别在遇到台风将至而货还没装妥、船方又希望将货装完的情况下,引航员更是要根据台风的发展趋势、再综合考虑其他各种因素,给出极限离港时间,既让船舶装好货,又能安全离港,争分夺秒,跟打仗一样。
“一个优秀的引航员至少要培养10年。国际上管引航员叫风险管理者、船长的船长。”姚元卫很是自豪。
当船长的“船长”并不容易,要让外国船长放心地把船舵交给引航员,熟练的英语是必须的,其次还要学会感情上沟通。
“各国船员脾气不同,比如菲律宾人随意,德国人严谨。引航员要摸准对方脾性才能共事。万一合作不愉快,气全撒在引航员身上。”陈杰笑道。
1998年,宁波港进来一艘法国集装箱船达飞,260米长,4000多箱位。“法国人心高气傲,连船上设备都不让我们碰。因为我们工作到位,服务热情,所以感动了他们。”陈杰说,“现在宁波港的引航员成功引领过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矿船、油船,都是30万吨甚至40万吨级的。国际刊物《航路指南》对宁波港的评价是:虽然年轻,但水平一流。”
2012年,宁波港引航站安全引航轮船29470艘,其中300米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就达4500多艘次,无一事故。
“我们一年的引航里程加起来,可以绕地球30圈。”姚元卫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