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福州著名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一些名人故居和古建筑被出租经营,还出现了消费不菲、门禁森严的富贵“私人会所”。但根据租赁合同约定和文物保护要求,三坊七巷内的商家不允许搞私密会所,至少前厅范围要对公众开放。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巷子里的“会所”
位于福州南后街98号的禅怡会所,淡淡的薰香味弥漫其间,大小各异的佛像、木雕、脱胎漆器静静地躺在橱窗内。绕过一座屏风,在禅怡会所内部,还隐藏着一座别有洞天的小院落,里面茶艺包厢、饮品雅座一应俱全。
据三坊七巷营销中心主任陈劲介绍,在南后街像禅怡会所这样的以“会所”为主题的商铺逐渐增多,并将继续增加,“位置将向深处延伸,吉庇巷、文儒坊将是主要开发目标”。目前,吉庇巷、文儒坊的5个院落已对外招商,主题为民居建筑文化交流会所与咖啡、红酒、茶文化的时尚会所。
据媒体报道,曾是明朝兵部尚书林瀚故居的一处古建筑,现在也成为“晋江会馆”的“顶级红”会所,采取会员制,入会标准为一次性充值2万元至30万元不等。文儒坊56号原为清末民初海军将领、闽江口要塞司令许济川的故居,现已成为挂名“文儒九号”的高档酒楼会所,主打菜品为一份388元和458元两个价位的闽菜精品“佛跳墙”。服务员说,该店的特色菜肴还有售价1300元一斤的娃娃鱼,“十个人吃个万把块很正常”。
古建筑“华丽转身”
三坊七巷完整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和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林纾等近现代历史名人都曾经留下足迹。在这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处可见:水榭戏台、小黄楼、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沈葆桢故居……现存建筑中,明文规定保护的有159处。
而网上的招商项目显示,吉庇巷82号含90号二进,将引进福建民居建筑文化交流会所,要求经营房地产、建筑工程设计相关行业,总建筑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注册资金不低于1200万元人民币。
在GDP跑步发展的今天,文化价值与经济利益的博弈异常激烈。古建筑“华丽转身”,一变成为豪华会所,其经济利益被最大化开发出来,折射出的却是我们在民族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上的匮乏。
整个三坊七巷中,哪些属于文物保护建筑不能进行商业经营,哪些是历史建筑或老房子可以出租经营,其负责机构管委会都应该有个清楚明白的“账本”。现在,原则上不应对外招租的,却搞起了商业经营;租赁合同约定至少前厅要对外开放的,却成了私密会所。凡此种种,蕴含的灰色逻辑是“文化敌不过商业化”。
“会所GDP”剑走偏锋
对于部分宅院成为“富贵”会所的质疑,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矗说,整个街区不可能全部搞成静态的博物馆,而是按照“体验人文消费文化”的要求进行“活态化营运”。对于有些“会所”闭门谢客的行为,林矗表示,这与商家的经营理念和成本压力有关,比如寿山会馆之前一度对外开放,但水电、安保等各种费用马上就上去了。“商家以利为先,管理部门注重文化特色,两者之间要不断进行沟通协调。”
从媒体和公众对“会所”现象的持续关注不难发现,目前文保与商业化协调的效果并不理想。坊巷内的“原住民”、安民巷30号房主曾世康说,配套一些餐饮、休闲场所是应该的,但有关部门不能受经济利益的过度驱使,应避免破坏坊巷的文化生态。同时,要让更多老百姓进得去、看得起。
从传统士大夫府第过渡到现代旅游景区,加入了海峡旅游景区联盟的三坊七巷,回归文保和旅游结合的传统路子,打造“无烟工业”,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成都宽窄巷是一个可作比照的正面例子,较好实现了文保与商业的和谐共舞。如今剑走偏锋的“会所GDP”,不但文保效果成疑,更人为筑起了一道金色的篱笆墙,让那些热爱文化和旅游的普通民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