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2月07日 星期四

对外投资缘何创新高?

解读青岛“走出去”密码

本报记者 张意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2月07日   第 02 版)

  青岛港

  2012年山东青岛全年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0.2%;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0678人,同比增长52.5%,“走出去”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成绩是怎样取得的?青岛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源于青岛市的“走出去”发展翻番计划,即创新部门联动、政策扶持、服务体系和外经贸融合的新模式。

  创新部门联动机制

  机制创新成为促进“走出去”的关键所在。

  据介绍,青岛创新建立了“走出去”工作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在项目审批、人员出境审批、货物出入境检验、通关、外汇管理、税收等多个方面,提速增效。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不断将“走出去”工作网络向区市和重点企业及境外投资促进机构延伸拓展,实行点对点式服务,及时帮助100多家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此外,2012年青岛还创新高层推进开放型工作机制,邀请商务部副部长陈健来青岛召开“走出去”战略座谈会,对青岛市“走出去”工作提出了战略性指导意见。

  机制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数字显示,青岛2012年全年新核准境外投资过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9个,同比增加9个,中方投资额8.6亿美元,占比85.1%;项目平均规模136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6倍。

  政策扶持境外投资

  政策也为企业的境外发展助力不少。2012年,青岛市创新出台了《关于促进外贸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稳定外贸增长,促进全市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意见》,制定推动外贸、外资、外经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设立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2012年青岛市新批重点鼓励类境外资源开发、境外品牌和营销网络并购、研发项目19个。海尔集团增资1.8亿美元成功收购日本三洋白电业务,是我国少有的海外并购世界500强项目。

  主推双向发展模式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成长,“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日益密切。在此背景下,青岛市创立的“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双向投资贸易合作”促进模式也成为青岛对外投资的一大助力。相关专家表示,这一模式一改过去国际贸易、招商引资、境外投资合作各自为战的局面,向相互促进、并重发展转变,实现了“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融合发展。

  青岛市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把“走出去”作为外经贸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重点支持全市电子家电、纺织服装、橡胶化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力工程、信息通讯等优势企业到境外投资,收购国际品牌和营销网络,建立研发中心,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企业规模,并在拉美、非洲、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建立境外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基地,进一步带动青岛企业的外向型发展。

  以青岛工商中心提升服务

  借鉴“德国中心”运作模式和国内其他城市设立境外商务代表机构的经验,青岛市制定了《境外青岛工商中心筹建工作方案》,依托国外友好城市、经济组织,将在德国慕尼黑市、美国旧金山市、韩国釜山市、日本京都市、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台湾地区台北市、新加坡和香港等陆续设立境外青岛工商中心。

  据介绍,青岛公司中心定位为非营利性的服务机构,履行驻外商务代表机构工作职能,将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政策咨询、投资并购信息,并为其寻找商业伙伴、进入当地市场尤其是开拓营销网络等提供服务和支持,实现“设立一个商务机构、开通一条国际航线、打通一个交流渠道”,促进双向投资贸易合作发展。

深挖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潜能(声音)
握手金砖国家
让世界感知青岛
解读青岛“走出去”密码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