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2月02日 星期六

备·年·货(海外版记者新春走基层)

——川妹子回乡记之五

本报记者 尹晓宇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2月02日   第 04 版)

  张友才、蒲清梅夫妻俩在高观乡集市上采购年货。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高观乡茶坪村人眼下开始赶集备年货。

  茶坪村没有集,最近的集市在位于山顶的灌林村,走路要40分钟左右;比较近的集市在高观乡。两处集市都是按照农历的日子开市,10天有3次。

  1月28日早饭后,蒲清梅便张罗着去赶集。“买个电高压锅,买几双拖鞋,买水果、糖果、春联和糕点……”她和家人商量着。在外面打工这些年,夫妻俩渐渐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家里买了洗衣机,垃圾筐里套着塑料袋,香皂用舒肤佳,洗发水是海飞丝,吃饭时桌边放着餐巾纸,甚至家里还有咖啡,城里客人来,就冲上一杯。

  出门的时候,张友才用手帕纸擦了擦皮鞋,招呼我们坐上摩托车。

  “上高观乡!”路上遇到乡亲,张友才就边开摩托边应一句,即使隔着十几米。路很窄,只能容两辆摩托并行,1/3的路是土路,车子颠簸得厉害,他打趣:“这才叫动感地带。”一路上有不少背着背篓走路或骑摩托的赶集人。约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高观乡集市。

  集市并不算大,商贩们沿街叫卖,喇叭里招徕着生意。此外还有超市、理发店、药店、种子店、饲料店、家电店等,各种声音混在一起,好不热闹。

  蒲清梅转了几家超市看电高压锅,其中一间超市大概有50平方米的样子,东西还算全,饮料、面包、饼干、糖果、洗漱用品等都有。小家电也有,但不知名的品牌多。

  夫妻俩边走边买,手上也渐渐满了。转上一个坡,看到一个个戳了小洞的尼龙袋子,他们告诉我那是卖猪仔的。几个人正在买卖,两个月大的猪仔大概均价12元。“如果买猪仔来养,基本赚不到什么钱,家里有母猪下崽儿的还好些。”蒲清梅告诉我,现在的猪饲料是3元一斤,生猪是6元一斤,有时候养一年倒赔钱。

  到了晌午,东西买得差不多了,装了两个纸箱,我们就往村里返。

  每年过年,张友才家里都要杀头猪。今年杀了头200多斤的猪。每块用盐水泡过的猪肉被打上小洞,把棕榈树叶子穿进去,打个结挂在竿子上晒干,然后再到火盆前烤,做成腊肉。“以前没有冰箱,这样做好了就能吃一年。”张友才说。张家有两个猪圈,有一头大母猪,还有几个带着耳标表明是检疫合格的猪仔。张友才告诉我,没有耳标的猪,现在是卖不出去的。

  1月29日,我们去了灌林村的集市,蒲清梅娘家便在这里。这个集市走下来不过100多米,主要是农民把自家的东西拿来卖,有自家麦子磨出的面做成的扯面,有自己编的箩筐、自家鸡下的土鸡蛋和自家做的豆腐等。蒲清梅买了些扯面、橘子、苹果后,便带着我去她娘家。

  村里每家每户都紧挨着,不像茶坪村每家都隔着一段距离,前后屋也少有菜地,但新修的房子里有猪圈。转过一条街,只见一排整齐的板房,那是2008年地震后黑龙江援建的,现在有人住在里面。“因为地震,这里的房子比原来贵了不少。”蒲清梅娘家的新房高3层,正在铺地板砖。房子修了两年多,她两个在北京打工的弟弟每年回来干上几个月。

  再过3年,争取到县里买上房——这是张友才和蒲清梅的未来打算。1月30日晚上,我回到剑阁新县城。望着一个个小区,心想,3年后,这里也应该有一户属于张友才家的房子吧?

民营经济迎来四大良机
坚守文化追求 牢记社会责任
欢天喜地搬新居
中医药十大新闻发布
3节能项目成交部分节能量
中国捐赠百杰榜揭晓
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坍塌9人遇难
备·年·货(海外版记者新春走基层)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责编:汪灵犀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