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窗外的白雪,琢磨太阳能的发展,在北京这个极为严寒的冬天,坐在家里看一本谈及全球变暖话题的小说,让人觉得世界很奇妙。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新作《追日》,英文原名是“Solar”,直译可译成“太阳能”,中译者黄昱宁结合小说内容,加上中国文化的意象,恰当地译为“追日”。
故事与一般的通俗小说没什么两样:一个多年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一个过了气的科学家、一个有五次失败婚姻的老男人——主人公迈克尔·别尔德仍在追名逐利,沾花惹草,在这个物俗横流的世界上,别尔德一度顺风顺水。故事核心情节是别尔德把第五任妻子帕特丽丝的小情人(年轻的科研人员)的意外死亡嫁祸于妻子的老情人(装修工),结果老情人被判刑入狱,别尔德则利用小情敌的研究所得,在太阳能产业坐收渔利。在小说的最后,别尔德在南美洲的太阳能大项目马上就要开工,他正在等着掌声响起来的激动,老对手的律师正好这个时候到来,说要起诉他剽窃学术成果,合作伙伴立马决定撤资,成功眼看要化为乌有。屋漏偏逢连夜雨——出狱的装修工也来追着他算账,两个现任情妇又一道打上门来,其中一个还带着他的女儿……
麦克尤恩把这个通俗的故事写得一点儿也不俗气,文字简洁而优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洞察准确而深刻,描画了一幅当代西方社会肮脏的一面。小说中的别尔德道貌岸然,在一个又一个学术场合当嘉宾,在一个又一个女人面前逢场作戏,学术上早已江郎才尽,人生也不再有底线,整个儿一个学术骗子、商业骗子、道德骗子。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就让人恶心,爱好垃圾食品,体重匀速上升,自己的眼睛往下看,只看得见大肚子尖和脚趾头。
麦克尤恩写的是英国,在我看来是当代中国的名利场的翻版。
从27岁成名时怪异的短篇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获毛姆奖),到获得了布克奖的《阿姆斯特丹》、获惠特布莱德奖的《时间中的孩子》、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的《赎罪》(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奥斯卡奖多项提名),再到这几年出版的《星期六》、《在切瑟尔海滩上》和这本《追日》,麦克尤恩一路写来,一本接着一本,粉丝们也一本接一本追着看,一本比一本好看,本本都引人入胜,都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在收获了无数荣誉之后,西方评论界说,麦克尤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指日可待。可情节隐晦、文字艰深往往是诺贝尔获奖作品的特色,我倒担心麦克尤恩因为故事讲得太精彩、文字写得太流畅反而让获奖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