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31日 星期四

必要时用实力维护和平发展环境(望海楼)

叶小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31日   第 01 版)

  当今世界,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头持续看好。于是有人处心积虑“遏制中国”,有人无中生有散布“中国威胁”;这样大的块头,真能坚持和平发展、确保和平崛起?也有人将信将疑。

  中国再次明确告诉世界:我们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这一善良愿望,不能靠一相情愿,说到底,要看能否“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走出一条当代大国崛起的新路。

  近代大国的崛起,大都得益于文艺复兴后的工业革命。它迅速发展了生产力,推进了现代化,但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模式、以欧洲体系为骨架、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世界体系,一开始就矛盾重重。不断爆发的战争和冲突使中心区域从西欧整合到美国;不断爆发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统治的政治结构难以为继;从这个世界体系之外,还崛起了一股强大的与之对抗的力量——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后来苏联解体,冷战终结,但无论是霸权主义盛行、恐怖主义猖獗,还是冷战思维又起,都足见旧体系、旧秩序阴魂不散。

  二是初期工业革命需要不断增加对石油、煤、矿藏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加剧二氧化碳等的排放,使自然难堪重负。全球的生态危机,宣告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

  两大问题,反映出近代大国的崛起,因缺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难免要靠向外扩张、向外转嫁经济和生态危机来维持发展,于是“国霸方强”,“国强必霸”,世界不得安宁。

  今天的人类发展模式,必须转向自觉、自律,必须走出一条包容性增长的新路。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能否走出这条新路?

  中国正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这条新路,需要在转变发展方式、引领绿色革命的可持续发展中,建成与环境友好、与自然和谐、与世界和平的美丽中国。这当然会使中国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上,都经历一番脱胎换骨的变革。对此,中国别无选择,矢志不渝。

  这条新路,决定了中国在发展进程中,不错过机遇,聚精会神谋发展,稳中求进搞建设;不当头、不称霸,善于在多极化中韬光养晦;不招谁惹谁,但必要时用实力维护和平发展环境;不损人利己,但绝不吞下损害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不畏惧围堵,坚决推进向东和向西两个方向的开放;不受人干扰,既以道义也以共赢缓和周边摩擦;不陷入孤立,在国际上淡化意识形态之争和制度优劣之辩,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不重开冷战,始终高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旗。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

“中国路”的源流(“中国路”系列述评①)
习近平向全军老同志祝贺新春
吴邦国与恩赫包勒德会谈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春节渐近 年货走俏
西太平洋例行训练
必要时用实力维护和平发展环境(望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