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钟理和
他日你们出去后,一定要继续为理想奋斗!希望我们的子孙,也能为理想奋斗!坚持到底,为党(共产党)牺牲。
——钟浩东(钟理和二哥)于狱中
对大陆同胞来说,钟浩东及其同时代的殖民地台湾青年为了追求民族解放与社会正义而不惜牺牲的理想主义精神,应该还是值得据以认识台湾历史与社会的参照吧!
——蓝博洲(《幌马车之歌》作者)
我印象中,一年多以来,大陆人士只来了一位。
——李育琴(钟理和故居活化计划专案执行长)
在台湾,有这样一位作家,虽不在当年“南渡北归”的大师级文人之列,却曾往来海峡两岸,一生坚持创作,被誉为“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
他的人生虽只有45载,却不乏传奇色彩,年轻时和恋人辗转“私奔”大陆,弟弟因“基隆中学案”在岛内被处死;
他是“台湾乡土文学之父”,价值却长期被低估,去世后才慢慢被人们重新认识;
他的诗作曾被温家宝总理吟诵,2004年,面对中外记者,温总理在答问时,引用“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一时间引来网上大量搜索及热议;
他,就是钟理和。
怀着一种憧憬的心情,记者日前深入屏东县高树乡广兴村,探访了钟理和故居。
这是一所占地约100坪(330多平方米)、近年修葺一新的客家合院,依稀可寻当年之繁华。一个不大的门口,白牌黑字,写着“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先生故居”,有的字迹已经磨损。
迈过门槛,是客家所谓的“龙井”。院子里有两棵树,一大一小,枝繁叶茂。“这株小的,叫‘夜合’,是钟理和的父亲钟镇荣1910年种下的,跟这个房子一样老。”夜合“仅在夜间开花,有诗人曾以此形容客家妇女的坚贞奉献特质。另一株是桂花树,也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钟理和故居活化计划专案执行长李育琴如是介绍。
来自苗栗县、本身也是客家女的李育琴说,屏东广兴村及广福村,为客家六堆之右堆,以前叫大路关。钟理和的父亲当年种番薯(红薯)、做生意,在屏东是大户人家。钟理和就出生在这里,一直待到18岁才离开。前些年,这所房子已经破旧不堪,2009年“八八风灾”时又受到冲击。钟理和的长子钟铁民,去年过世,他在生前认为这所房子不应倒,希望整修起来,在台湾“客委会”资助下,钟理和故居于去年对外开放,并成为社区活动中心。
在李育琴引领下,记者绕到另一侧,这里豁然开朗,有数位老人和年轻人在做创意槟榔扇,几个小孩子跑来跑去。院子里有一个废弃的水槽,养了一种名为“尼罗红”的鱼。“水槽是村子老人家的共同记忆,钟理和曾在《初恋》中描绘当年每到水期全村男女老幼一起挑水的情景。”
进入土砖结构的“颍川堂”,里面高挂着客家传统的“子孙灯”,大“寿”字前摆放着钟氏祖先的牌位,密密麻麻写着名字,包括用红色标示的尚健在者,但记者没有找到“钟理和”的名字。两侧有一副长联,写着:“颖地肇基徙嘉应居嵩山横越万里落脚屏地处处广川源流泽积芳德布恩润纵贯千年孕育子孙代代兴”。
另外一间房子里,有一个书架,摆放着收集来的钟理和各种作品。记者注意到,书架上有一本《鲁迅全集2》。
厢房众多,里面张贴着钟理和的一些老照片和作品摘录,再现其当年在此生活的点滴,但钟理和曾居住过的屋子上着锁,尚未开放。
李育琴说,客家人勤劳能干,但当年在台湾受到排挤,地位不高,这可能是钟理和作品长期得不到重视的原因。1946年,钟理和从大陆返台,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时,他因为生病,专心写作,未参加政治活动;倒是他的同父异母哥哥钟浩东,曾赴大陆参加抗日活动,因为在台参加共产党活动,于上世纪50年代被枪决。钟理和当时躺在病床上,很疼惜哥哥,但也因此未受到太大牵连。1960年,钟理和肺疾发作,血染稿纸,不治病逝。
李育琴还说,钟理和身体一直不佳,以创作为生,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生命的最后10年完成的。
在室外一角,展示着小学生创作的部分散文和诗作。李育琴说,“我们认为,钟理和在这个村子里很有代表性,希望广兴小学的孩子们能延续他的文学精神。”
适逢周六,记者在钟理和故居停留了两个多小时。意外的是,这里能免费上网,但没有碰到一个游客。
李育琴说,因为地处偏远,钟理和故居开放后,观众不多,月均仅800人左右。不过,来的人都很热情,多是高雄、台南、屏东等地的民众。
“我印象中,一年多以来,大陆人士只来了一位,而且是正在新竹读大学的陆生。她只身一人,慕名来此,看得很仔细,久久才离开。”
“钟理和及其弟弟钟浩东与大陆的渊源深,很欢迎大陆朋友来钟理和故居看看。我们有数十名志工,可以帮忙导览。”
“大陆朋友来此,除了参观钟理和故居,还可以走进村子、爬爬大武山,探寻他当年留下的足迹。还可到临近村落,看看一些文化古迹,包括3个见证数百年历史的大石狮子。”
“高雄市美浓的钟理和文学纪念馆,离钟理和故居也不过几十公里远,其实可以连起来一并参观。”
记者离开时,在入口处卖凤梨酱和酸菜的客家老妇人还在。李育琴说,这位老人叫吴钟戊妹,今年85岁,来此摆摊已10多年,她当年跋山涉水嫁到广兴村,有很多故事可讲。
(据中新社台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