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24日 星期四

一块玻璃,会有怎样的未来?

潘旭涛 林 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24日   第 02 版)

  位于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三美电机新建厂房

  当下,“美丽中国”已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词汇,其内涵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降低全社会总能耗。而在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到1/3。因此,大力倡导绿色建筑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这意味着,“绿色公司”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哪怕是一块玻璃,只要有足够的创新内涵,也会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找到价值。

  真空玻璃夺得国际大奖

  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大厦举行的2012第二届世界绿色设计论坛上,山东省青岛亨达玻璃公司与苹果公司、宝洁公司等企业一起领取了“绿色设计国际贡献奖”,而亨达的成名之作是一块小小的真空玻璃。

  什么是真空玻璃?其被誉为世界上第三代节能玻璃,具有优越的隔热、保温、隔声、防结露性能,能耗仅为中空玻璃的1/3。据业内人士测算,国内建筑未来如果都采用真空玻璃,每年至少可比使用中空玻璃节约600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6亿吨。全球范围内如果均采用真空玻璃,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

  “全世界能够量产真空玻璃的企业不过3家。2012年我们一举拿下了国内3个重点应用项目的订单。”亨达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成伟很是兴奋。

  市场是创造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末,刘成伟组建攻关小组,进行长达十余年的真空玻璃研发。至今,亨达玻璃公司已在该领域拥有近20项专利,参与制定了世界首部真空玻璃行业标准,全套生产设备的研发填补了国际领域的空白。

  然而,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跨度里,真空玻璃却在全球市场上无法找到立足之地,根本原因就是与平板玻璃、中空玻璃相比,生产成本、销售价格要高得多。但是,刘成伟坚信这一产品的未来,他说:“实际上,最早研发出此类产品的是国外一家企业,可那时候正值该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这种产品没有了市场,后续研发因此陷入停滞。”

  对于真正的革命性产品来说,只要有了适宜土壤,今天的凋零,或许就是明天的繁盛。渐渐地,全球玻璃行业排名第三的法国圣戈班公司、排名第四的美国嘉迪安公司陆续来青岛寻求合作,电器领域的GE、伊莱克斯等巨头纷纷将真空玻璃用于高端产品配套。真空玻璃的市场,被亨达玻璃公司坚忍地创造了出来。

  城镇化使需求大增

  2012年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为真空玻璃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明确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目前,我国已有600个项目拿到了绿色建筑标志。而按照相关规划,到2014年,国内所有政府投资的项目都要取得绿色建筑标志。使用更先进的节能玻璃,已成为打造绿色建筑必由之路。

  “在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中,门窗能耗占到一半左右,而玻璃占到门窗约70%的面积,因此,要提高建筑节能指标,提升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关键。按照国家不断提高的建筑节能标准,每年节能玻璃的使用量至少在1亿平方米,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每年的城乡新建房屋面积将大量增加,真空玻璃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刘成伟说。

“青岛磁场”吸聚日企
资讯速递
一块玻璃,会有怎样的未来?
中日韩分工格局
应由垂直变水平(声音)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