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12日 星期六

偏岩看木板房

雷高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12日   第 07 版)

  偏岩古镇坐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 地处丘陵,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清代属江北厅礼里六甲,乾隆二十四年始在此建场为镇。因镇北处有一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这里是一个木板房群落,是旧时山地民居传统建筑的绝唱,也是重庆传统民居的典型式样之一。

  蜿蜒曲折的黑水滩河紧紧环抱着木板房群落,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岸高大粗壮的黄桷树疏密相间。走近小镇,整个木板房群落依山就势,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巷道宅院的空间一半公开一半私有,是一种极佳的传统社会组织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靠山而临水,水是古镇人民的生命线,与水近,便于取水用水之方便;近水而避低洼,使古镇与江河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为了避免洪涝灾害对古镇的危害。偏岩古镇临街而筑的小楼,底层空间开敞,多为店堂;上层宅楼呈吊脚楼式,建筑多悬空依柱而建,既节省了街道路面,又达到了“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设计效果。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管子》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廊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所提倡的这种尊重自然的选址营建思想,在偏岩古镇街巷格局中得到了较好的印证。木板房群落民居还有一些与中原文化共有的元素,如“间”、“天井”、“院落”、“回廊”、“楼梯”等,但同时也具有其地域化、民族化的构成元素,如“堂屋”、“火塘”、“木板房群落”、“凉亭”、“晒台”、“挑廊”、“入户大门及围墙”等。

  虽然今天这些木板房群落看起来略显陈旧,比不了现代高楼大厦的宏伟壮观,但那木板房飞檐的下方多是砖雕做成的门额,还有这里的石桥、牌坊与点缀在木板房群落之中的亭台,显得典雅、庄重,每一幢建筑都充溢着无法描摹的生活气息。

  如今,偏岩古镇窄长的巷子里,经常挤满了天南地北的游客,他们走在那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上,欣赏着木门上的雕刻。随处可见的商铺,展示着民众的智慧和结晶:蜀绣针线细密,片线光亮;木料雕刻的花鸟虫鱼,活灵活现。还有一些商铺里出售上了年头的商品,如蚕丝、棉衣、刺绣、剪纸等,让人容易想起过去的岁月……

以文为昌的文昌(文化 旅游品牌巡礼)
“中国冷极”“热”起来
偏岩看木板房
华侨青睐的“北京人家”
责编:尹 婕 邮箱:travelweds@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