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12日 星期六

“熏染”和“熏陶”用法不同(语文信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12日   第 06 版)

杜老师:

  请问“他亲身受到‘五四’精神的洗礼和熏染。”这句话中的“熏染”用得是否正确?谢谢。

  河北读者  杨  轩  

  

  杨轩读者:

  这句话里的“熏染”宜改为“熏陶”。

  “熏染”跟“熏陶”都指由于长期接触某种人或事物而对人产生某种影响。但是,“熏染”多用来指受到某种不好的或者说不良的影响。例如:

  (1)他跟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熏染了一些不良习气。

  (2)在这样的生活环境的熏染下,有的年轻人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3)在身边一些人唯利是图思想的熏染下,他参加了违法的传销活动。

  (4)老汉在旧时代熏染了一些恶习,在新社会经过许多年的努力才彻底改掉。

  再举个古汉语中“熏染”指“受不良影响”的例子:

  (5)(谢公)俊笔涌出,排迮老苍,而不能受俗学熏染。(宋代叶适《〈谢景思集〉序》)

  “熏陶”则多用来指受到某种正面的好的影响。例如:

  (6)他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长大后成了一位作曲家。

  (7)在该校严谨学风的熏陶下,他一直努力学习,成绩很好。

  (8)在创新精神的熏陶下,他潜心钻研,获得多项发明。

  (9)在做教师的父母的熏陶下,他学习自觉刻苦,成绩优良。

  “五四”精神的影响显然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因此不宜使用“熏染”而应当使用“熏陶”。您提到的句子可以改为:“他亲身受到‘五四’精神的洗礼和熏陶。”

  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说,“熏染”含有贬义,而“熏陶”含有褒义。也就是说,这两个词语的褒贬色彩正好是相反的。在汉语中应当按照语境来正确使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

  另外,还应注意,有时候同一个词语的不同义项,褒贬色彩有所不同。例如:

  (10)他经过树林的时候,遇到几个强人。

  (11)我们在路边等了许久也不见老李的人影,大家猜测他或许在山路上遇到了强人。

  (12)她事业心很强,是个女强人。

  (13)这个女强人的能力很不错,把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

  例(10)和(11)中的“强人”指强盗,显然带有贬义色彩,而例(12)至(13)中的“强人”则指能力强、建树大的人士,带有褒义色彩。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如何订阅 人民日报海外版
说说鞠躬礼(礼仪漫谈(110))
“熏染”和“熏陶”用法不同(语文信箱)
畅游欧洲小招术④
期数:256 责编:张燕萍 汪灵犀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