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11日 星期五

全天候出诊 钱不够赊账

跋山涉水女村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11日   第 16 版)

  入冬以来,钟晶心里挂牵村里的几名贫困老人,时不时要去为这些老人送去免费的常用药,帮助他们预防感冒、治疗疾病。

  钟晶为一名贫困老人送去常用药。

  钟晶在卫生室的货架上取药。

  钟晶在狭小的治疗室内为村民治疗,最多的时候,一天内要接待上百个患者。

  丈夫艾起背着周月华前往病人家看病。

  丈夫艾起开着摩托车和周月华一起前往病人家中。

  周月华(右)在刘大爷家为他打针和测量血压。

  1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与来自最基层的18名乡村医生座谈,听取意见。他们有的来自深山乡村、戈壁草原、水上村庄等条件艰苦地区,有的来自抗击艾滋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等传染病的基层一线,为护佑群众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包括坚守在大山深处的钟晶和身患残疾的周月华。在与他们道别时,李克强说,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构筑健康中国。

 

  “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

  王橙澄 文并摄影

  “更觉得幸运,因为还有很多人正做着比我伟大得多的事业。”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钟晶说。这个被称为贵州省“最美乡村女医生”的“80后”,已获得了多个奖杯和荣誉称号,但她始终心怀感恩。

  2008年,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钟晶辞去了省城贵阳市大医院的工作,来到偏远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她发现,村民们最缺的就是能对症下药的好医生。于是,她为当地百姓办起了村卫生室。

  然而,两个月后,丈夫就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经过一番“斗争”,她决定,留下来继续为当地百姓服务。

  她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2万元,购买治疗仪器等,还几次自掏腰包,请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又托同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寻找专治风湿的草药方。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打手势,或请当地学生帮忙翻译……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渐渐地,“钟医生”的口碑越来越好、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专程赶来找她看病,外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固定”医疗点。

  钟晶始终坚持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可能使用便宜药,钱不够也可赊账。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朋友,平时来拉拉家常,赶集时来歇歇脚,还常为她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不约而同地送来糍粑、红米饭。村里的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姨妈”、“小孃”。

  在她看来,在大城市大医院,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更能让医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对女儿和父母,她也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地吃顿饭。但这些困难,她都坚强地一一承受,“不是没有打过‘退堂鼓’,但乡亲们听说我可能离开时,都跑来挽留。老百姓这样需要我,我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

  如今,不少人找到她,愿意帮助她所在的村寨。一些爱心人士寄来了各种常用药物,还有两个学医的志愿者辞去城里的工作来给她帮忙,而他们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有饭吃、有床睡”。“这样我在卫生室里就有了志同道合的同伴,也可以腾出时间为乡亲们送医上门。”钟晶说,如今,她和志愿者们一有空就挨家挨户为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送去好心人捐赠的免费常用药,同时传授卫生知识。

  “志愿者们说她们过来帮忙是被我的精神感动了,但其实她们也感动了我,每个人都可以做‘活雷锋’,都能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钟晶说。 

 

  “24小时村医”:周月华

  牟  旭文  陈  诚摄影

  她是中共十八大代表、2009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2011年全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在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村民心里,她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呼之即来”的周大妹子。

  她叫周月华,是西河村卫生室的医生。20多年来,因患脊髓灰质炎自幼左腿残疾的周月华,硬是凭着一副拐杖和丈夫的背脊,在西河村方圆20多公里的范围内,替3000多村民守护健康,经年累月,从未懈怠。

  西河村地处丘陵,道路本来就崎岖起伏,村的一头还有地势更高的山,那里的道路更是难走。周月华行走本就吃力,更何况“翻山越岭”。然而多年来,她却始终坚持每周为一名帕金森症患者针灸、推拿;不管是酷暑盛夏,还是寒冬腊月,只要有村民生病又来不了卫生室,她都随叫随到。

  提起周月华对工作的投入,她的丈夫艾起说:“在她那里,事业和家庭没什么区别,家就是诊所,只要有人上门,她从不拒绝。有人来喊她,不管在吃饭也好,睡觉也好,她都要去。”村卫生室就在周月华家楼下,由她和丈夫共同打理。

  20多年的行医生涯也曾有过惊魂时刻。1999年冬季的一天凌晨3点,丈夫背着周月华冒雨步行1小时山路为一名孕妇接生时险些跌落深沟。

  当时,救人心切的夫妻二人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急匆匆地往村民老杨家赶,不料在一个拐弯的地方,丈夫脚一滑,把周月华从背上摔到了冰冷的泥水里,自己也掉下了山沟,所幸被一丛灌木挂住。

  周月华说:“我当初学医本是想治好自己的小儿麻痹症,后来虽然没成功,但是我第一次为别人治好病之后,我感到这是一种快乐,我觉得我要坚持。”

  由于患有脊髓灰质炎,周月华在报考卫校时曾数次被拒,但她的“倔劲儿”打动了当时的卫校校长,收她做了一名特殊学员。周月华说:“非常感谢李校长收了我这个丑小鸭。”回想起以前艰辛的求学经历,周月华不禁眼眶湿润哽咽了起来。

  周月华心中有一丝对儿子的愧疚。“我觉得我现在应该多陪陪他,和他耍,教他做作业,以前给他的时间太少了。”她的儿子正在念高中,由于小时候父母管得不多,成绩一直不太好,不过渐渐成熟的他懂事了,对父母保证,他会努力学习,考上好学校。

  周月华数次拒绝了去上级医院工作的机会,她说:“作为一名医生,病人需要我,我就医治。只要村里还有人,我就要留在这儿。”

跋山涉水女村医
责编:郝 青    邮箱:haoqing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