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11日 星期五

李行 两岸电影交流第一人

柳秀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11日   第 10 版)

  谢晋(右)生前和李行情同兄弟。

  龙年岁尾,在中国影协和台湾著名导演、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行的共同努力下,已在北京举办了六届的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第一次走向海峡对岸,在台湾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又移师北京完美收官。

  率团实现破冰之旅

  时光回溯到1990年。当时,有感于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隔绝了40年的两岸电影人都有了了解彼此的心愿。中国电影家协会顺势而为,成立了台港电影研究会,准备邀请台湾电影人访问大陆。经专家介绍,正式邀请人选锁定为台湾著名导演李行。

  李行的祖籍是江苏武进,1930年生于上海,童年在西安度过,19岁到了台湾。上世纪50年代涉足影坛,至80年代共导演作品50余部,是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开创者和台湾电影近半个世纪的见证人。有学者把他和大陆的谢晋称为华语影坛的双子星座。其《街头巷尾》、《养鸭人家》、《哑女情深》、《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原乡人》等影片多次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和国际电影奖项。其时《汪洋中的一条船》正在大陆火爆上映。因此,李行成了台湾电影人正式访问大陆、实现零突破的最合适人选。

  1990年10月12日下午,以台湾电影导演协会理事长、“金马奖”执行委员会主席李行为团长的台湾电影代表团一行8人终于跨过海峡,抵达北京。在盛大的欢迎酒会上,李行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回家的感觉真好”。

  在北京期间,他们参观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拜会了电影局领导,参加了“台湾电影观摩座谈会”,国台办有关领导还出面宴请了他们。然后代表团又去西安和上海“寻根”。在西安,李行郑重地对负责接待的原中国影协秘书长张思涛说,本来我想到国民党中影公司做总经理,现在不去了,有生之年我就做两岸电影交流工作。

  弃官推动两岸交流

  回到台湾后,李行果然一诺千金。本着“交流就要你来我往”的初衷,他利用自己“金马奖主席”和“台湾导演协会理事长”的身份,为大陆电影人出席“金马奖”积极奔走斡旋,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电影人几经周折均不能成行。李行也受了不少磨难和委屈。转机出现在1992年,在李行的艰苦努力下,四批影人先后踏上了台湾的土地。用著名剧作家苏叔阳的话说:“我们是踏着李行的脊背跨过海峡的。”而以谢晋为团长的“大陆电影代表团”由于影响大,被两岸媒体认定是大陆电影代表团第一次正式访问台湾,入选1992年十大影事之一。对于谢晋访台,李行后来回忆:谢晋到了台湾,我请他看我导演的《唐山过台湾》,他看完后很兴奋地说:“李行,我跟你讲,如果这个电影的片头字幕把导演名字换成谢晋,我的《芙蓉镇》导演换成李行,那根本分不清。”

  “金鸡”“金马”合作良好

  今天,大陆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和台湾的“金马奖”已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每年都互派代表出席相应活动。几乎每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李行都带团出席,每年电影节的台湾影展,也都要请他介绍和推荐影片。

  在中国电影诞生百年前夕,他提出了“大中国电影史”的理念,于是一部由三地电影人齐心协力共同编著的《中国电影图史》正式出版。

  2009年起,他又开拓了一个新项目,每年在两地举行海峡两岸优秀电影展影活动,迄今连续举办了四届。

勇于改革的省部级官员
李肇星当选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摄影大师陈复礼》在香港出版
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在大陆巡展
马云周星驰“巅峰对话”笑料足
李行 两岸电影交流第一人
名人遍地 大师难觅
责编:刘 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