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07日 星期一

华人媳妇杠上美国婆婆

骆舒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07日   第 06 版)

  华人家庭文化中,婆媳关系往往是矛盾高发地带。即便是嫁美国丈夫的华裔女性,因家庭文化观念、语言等方面差异,也时常杠上美国婆婆。

  美国人有“成年的儿女,泼出去的水”的家庭文化。圣地亚哥华人张女士的美国先生布里安2012年5月被公司裁员,考虑到加州就业市场仍不景气,布里安带着张女士搬到纽约,住在其母亲位于长岛的家中,着手找工作。

  但住了半个月,张女士忍不住对丈夫抱怨,自从搬入婆婆家,第二个礼拜开始,婆婆就开始问她:有没有在外面租到房子?什么时候搬出去?水电费怎么分摊?让张女士想不通的是,婆婆所住独栋屋有四层楼,布里安是婆婆的独子,如今失业在家,却在这时候被婆婆下逐客令。这与华人观念中鼓励父母与子女同住,甚至巴不得儿子儿媳能常伴膝下、不惜拿出养老本贴子女的观念迥然相异。

  但布里安认为,寄居在母亲家,打扰到老人的生活,的确不适合长住。两个礼拜后找到租房,张女士夫妇就搬出婆婆家,布里安还向母亲支付了一个月的房租和水电费。

  2012年年初刚嫁为美国媳妇的王女士也很不习惯美国父母与子女之间过于泾渭分明的家庭关系。王女士和婆婆分别住在南、北加州,平日几乎没有“交锋”机会。2012年感恩节王女士首次随先生回公婆家过节4天,行前和婆婆通电话,婆婆两次问起订好酒店没有,让王女士觉得“怪怪的”,“只是三晚而已,不能在家里住一下吗”?

  到了北加,才发现与丈夫同父异母的两位小姑,也全家在外住酒店。比照王女士婚前带丈夫回国见家长,反差巨大,“家里再挤也不会让我们出去住酒店,还总嫌我们回家的时间太短”。

  华人父母帮子女看孩子,含饴弄孙,理所当然认为是晚年生活的一部分,但美国婆婆也不吃这一套。华人凯西与美国丈夫的第一个混血宝宝已经3岁,孩子从出生到成长,“婆婆完全指望不上,只有我妈两头跑,帮我带”。婆婆来看孙子,只是抱着摆弄几分钟,夸两句“你真可爱”,就放下孩子,自忙自事。

  最让凯西耿耿于怀的是,2011年因工作需要,到佛州出差三天,自己的母亲签证到期,回中国,先生也正在日本公干,只能请退休在家的婆婆照看,却被婆婆一口拒绝,“孩子会吵到我睡觉,你可以带他一起去”。这让凯西气不过,“好像不是她亲孙子似的”。

  凯西与几位嫁美国人的华人女友说起这些事,也有朋友抱怨在美国婆婆那里经历过类似遭遇,结婚纪念日想和先生重温浪漫世界,但婆婆却以约了人玩bingo,拒绝帮儿子儿媳照看孩子,最后只能付给邻居的女儿60元,请她帮忙看孩子,“美国这种家庭关系,至今看不懂”。

  语言沟通上的误读误解,也容易使华人媳妇杠上美国婆婆。家住南湾的徐女士周末到婆婆家,婆媳一起包装圣诞礼物。婆婆包到一个玩具时,将标签翻过来看,忽然对徐女士说,“噢,中国制造”。

  徐女士以为婆婆意指中国制造廉价、质量差,立即反驳“没人强迫你买中国制造,你可以买美国制造”。婆婆愣了一下,马上解释自己只是开个玩笑。吃饭时,婆婆再次向徐女士重申自己的话仅仅是玩笑话,不要过于严肃,但整晚家庭聚会的气氛难免冷场。

  2012年10月喜得混血小龙女的华人媳妇茉莉也险些因语言误会,引发婆媳大战。茉莉说,婆婆来看孙女,就自称“mama”,茉莉听见后强烈抗议“是grandma,我才是mama”。美国婆婆却坚持“mama”的确是对“grandma”的亲密称呼,婆媳间当即闹得有点不愉快。茉莉到网上一查,果然“mama”是部分美国人用于称呼祖母的昵称,立即去向婆婆道歉。

华人草根崛起 他乡“反客为主”
襟怀坦荡
有容乃大(观海亭)
华人媳妇杠上美国婆婆
永不放弃 火后重生
真正的爱,在自己心间
图片报道
责编:聂传清  邮箱:cq_nie0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