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07日 星期一

300万网民,1000万次捐赠,汇成1亿元善款

微公益铺就爱心路

本报记者 张意轩 潘旭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07日   第 04 版)

  “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右)为小学生分发午餐。

  1月6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宣布,腾讯网络捐款平台网友捐款总额突破1亿元,这1亿元的爱心善款,来自300多万网友超过1000万次的捐赠。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来说,经历了2011年的“郭美美”阵痛年,2012年的反思年,2013年当是重整旗鼓之年。

  微公益在成长

  去年年底,各大论坛转发着一张照片:昏暗的路灯下,女孩一会儿趴在马路边认真地写作业,一会儿帮身边的一位老人售卖爆米花。照片里女孩的衣服满是污渍、手冻得红肿,但神情专注得让人心疼。

  其中作家苏芩将心疼化为行动,她在去年12月28日,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和东方今报在腾讯微博上发起筹款捐助“卖爆米花的小姑娘”。短时间里,通过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月捐平台募集了2万元并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负责执行具体的扶贫救助。

  投身微公益的不仅是腾讯,2012年,新浪、搜狐相继开通微公益平台,新浪还进一步推出微公益2.0版本,大范围开放求助权限。微公益成为点亮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星星火光。“免费午餐”、“聚蕉行动”、“请农民工吃顿饭”……2012年,微公益以微博为平台,吸聚爱心,散播感动。搜狐微博总经理王子恢说,微博极大地降低了网民参与网络公益活动的门槛,人人公益时代随之而来。

  拥有5亿多网民的中国互联网,已成为传导网民公益热量的“超导体”。2013年,微公益将有更多的作为空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执行理事长陈一丹表示:“网民公益时代已经到来。腾讯公益个人网捐过亿,是一个里程碑。” 

  人人可参与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讲到这样一个案例:2007年至2008年,腾讯网络捐款平台募集的资金仅有几千元。2008年1月南方雪灾,捐款平台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一周内捐款突破10万元,但之后捐款急转直下,直至百年不遇的汶川地震的发生。

  每逢大灾大难,都能点燃中国人的捐款热情,捐款数量巨大。但是这种热情却很难延续到其他公益领域。专家指出,国民现代公益理念需要培养,个人捐赠需要引向常态化、习惯化。

  出路何在?腾讯试图以“月捐计划”破解这个难题。腾讯网络捐款平台上的1亿元爱心善款,来自300多万网友超过1000万次的捐赠。“每月10元”的理念培养了网民的公益习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这种微公益有其意义所在,“互联网培养参与性的人格,把网上的舆论能力变成有序的参与和渐进的改良社会现实的能量。”

  重建公益信任

  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引发公众对中国公益事业的信任危机。

  在危机事件的催化下,公益业内人士形成一个共识,公开透明是公益事业的生命线,也成了公益事业改革的突破口。

  专家指出,微公益以其特有的信息反馈机制,成为重塑公益信任的契机。

  公益款项的动向与成效时刻处于网民的监督之下,才能让网民捐得自愿,捐得放心。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翟红新介绍,目前腾讯月捐的信息反馈机制包括了月捐成果动态展示、公益项目月捐报告、公益网个人中心和携手爱心网友实地探访和项目监督。腾讯基金会不仅要求参与月捐的公益机构向其提供公益项目月捐报告,还要求公益机构将报告直接发至捐赠者的QQ邮箱。

  微公益正在慢慢改变着公益机构。翟红新说,腾讯基金会谨慎选择具有公信力的公募机构作为合作伙伴。

  郭凯天说,在逐渐地磨合中,许多公益机构学会了如何对公众负责。

民政部加强对收留孤儿管理
用苦干实干实现“中国梦”
用“底线思维”争最好结果
北京旅游庙会亮相好莱坞
中国东北赴朝旅游渐热
四名直接责任人被撤职
自然灾害致1338人死亡
长江大桥破冰除雪保畅通
古动物化石标本将赴台展出
铁路三套方案应对春运客流
潮人公益基金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