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波士顿码头唱京剧

张 幸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29日   第 06 版)

  在约定的日子,亲戚们接二连三从不同的州赶来,在波士顿团圆了。 

  这个大家族,第三代人不讲中文,只有被父母送去上中文学校的,偶尔能冒出结结巴巴的中国话。 

  第三代人多是男孩儿,有纯中国血统的、也有中美混血的,颜色深浅不一的头发和眼睛、操着叽哩哇啦的英文,在客厅和地下室奔跑喧闹起来。所以,当一个小姑娘来的时候让人眼睛一亮。在夏日雨后新鲜的阳光里,她一身白衣,细软如丝的长发顺滑地垂在背后,赤足走在厨房的砖地上,纤巧轻盈,像一只幼龄的鹿。“吃点心吧?”“要不要喝果汁?”我们客气地问,对于初次见面的她不敢泛滥心里的热情。 

  她一口清脆的京腔:“我的名字叫瑶瑶,半年前来到美国。”瑶:美玉,恰是名如其人。  

  两天下来,我跟瑶瑶混熟了,我们都是从中国来,三言两语就说到了一起。她一直叫我阿姨,后来才发现她跟我是同辈,论起来我是她的表嫂。 

  第三天,去波士顿参观水族馆。瑶瑶的父母对水族馆没有兴趣,她跟着我一起进去看企鹅、水母和各种鱼儿。参观完毕,我俩坐在水族馆外面等待亲戚们聚齐。水族馆在麻萨诸塞湾边上,旁边的水面泊着很多私家小游艇,码头是木板步行道。我和瑶瑶到步行道照相,她扮萌做出各种可爱的姿势,兔耳朵、猫咪脸之后,她突然翘着兰花指,开始唱起京剧。 

  她用假嗓小声唱,但字正腔圆,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显然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受过正统训练。再看她那清秀的小脸,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要是化上妆,戴上头饰,穿上古装戏服,定会是一个俊美俏丽的小花旦。 

  她一连表演了三场曲目,唱完已是娇喘细细,面色泛潮。我对京剧并不熟悉,只记得第一出曲调与著名的“苏三起解”相似。她告诉我第一出是“玉堂春”,第二出是“春草闯堂”。我问她从哪里学的?她说,在北京时妈妈带她去少年宫,老师提议她学京剧,她同意了,按老师建议学了花旦。显然她成绩很好,“玉堂春”是她的得奖曲目。

  瑶瑶在波士顿码头唱的京剧让我忽然心有所动。像这家的前辈,像我,像瑶瑶,所有我们这些离开故土的人,在故国故乡所受东方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并没有随着背井离乡而消减。相反,对绿茶的爱好、对方块字的认知、对京剧的感念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我们走到哪里就把它们带到那里,这些烙印也罢、激情也罢,在五洲四海都听得到回声,在世界各地都有呼应。 

  12岁的瑶瑶即将上初中了,要开始她说英语的人生。 

  但是,在波士顿码头唱过京剧的瑶瑶,应该不会忘记养育出她玉一样气质的中国,不会忘记京腔、京韵和京剧的。

南通:一座与新侨“结盟”的城
海内外侨讯
波士顿码头唱京剧
游戏人生的传奇之路
情牵侨界 关怀民生
责编:杨子岩 邮箱:hqhr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