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平潭:小渔村的大梦想(年终报道·12城的2012③)

本报记者 徐 蕾 章文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29日   第 05 版)

  风筝冲浪
  陈 星摄

  协力科技园正在施工  
  念望舒摄

  环岛路风光
  伊 海摄

  吉掉码头项目首个沉箱入海

  吹沙填海造地
  柯 建摄

  海峡大桥复桥合龙在即
  念望舒摄

  “海峡号”驰骋大海

  去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

  千年蛰伏,百年蹉跎。平潭,这座距离台湾最近的岛屿,这个曾经的海防前线,这片392.92平方公里的土地,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三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2500亿元。

       

  1         

  2012年11月上旬,党的十八大召开。报告中提出,探索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要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综合实验区,比特区更“特”的平潭再次吸引了国人关注的目光。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龚清概也成了十八大会议中两岸记者们追访的“焦点人物”。

  承托着“共建两岸人民共同家园示范区”的大梦想为何交到了他的手上?

  曾经创造了“晋江模式”的龚清概是土生土长的福建人。30年来,他在家乡的土地上大胆开拓,勇挑重担,成绩有目共睹。

  11月底的一天,记者一行前往平潭采访,见到了龚清概。一个当地陪同悄悄对记者说:“龚书记的白头发多了,比半年前见到的样子憔悴了。”

  龚清概认真听着记者的提问,回答问题语言十分生动,时而兴奋时而忧思,时而饱含深情时而坚定自信。  

  在平潭这片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高层次人才缺乏的土地上,要迅速建成现代化城市和两岸人民共同家园示范区,谈何容易?

  “好比一张白纸。”记者说。龚清概摆摆手:“平潭连一张白纸也不算,我刚接手时的平潭就是在桶里的纸浆。”

  争取政策、管理创新、植树造林、招商选商、保障供水、保障供电……平潭开放开发好比“万丈高楼平地起”,可谓千头万绪。但是,在困难面前,外界的眼光始终盯着那“天文数字”:一年100亿、一年300亿、一年600亿,“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2500亿元。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来看,平潭建设一天要“砸”1个亿。

  “大家认为,平潭每年的投资,都是由财政直接划拨的。”区财税金融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实际上,由财政划拨的资金,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多。”

  据介绍,中央、省上对平潭开放开发给予了大力扶持。在资金方面,每年实验区获得中央、省上财政补助共计14亿元,被人们形容为“8+3+3”。其中,财政部从2010年起,给予实验区每年8亿元,连续6年,共计48亿元的财政补助;省财政每年给予实验区补助约3亿元,并于今年起,连续3年每年给予3亿元,专项用于封关的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在数字“14”的背后,站着的却是“600”这个“巨人”。

  今年是实施总体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平潭区建设任务愈发繁重,“五个一批”64项重点项目要完成投资450亿元,全区要完成投资600亿元。这意味着在财政补助之外,剩余的资金都要实验区想办法解决。

  “再难,再苦,也要敢啃‘硬骨头’。因为,历史选择了平潭,平潭交在我们手上。”龚清概的话音掷地有声。

  2

  驶上海峡大桥,走进平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平潭岛,一个海峡城”“建设两岸人民共同家园”等字样的标语牌。公路一侧,桩机星罗棋布,工程车来来往往,海风卷起的尘土扑面而来……

  2010年3月,德、英、日、台湾4家公司参与编制实验区概念性规划,台湾中兴工程顾问公司提出的“幸福宜居岛”脱颖而出。

  打造“宜居岛”,如何规划长远?用龚清概的话说,就是注重生态保护,控制高度密度,融入台湾元素,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共同家园。

  交通不便,曾是40多万平潭岛民的痛。

  长期以来,由于地处海防前线,受海峡阻隔,平潭的交通基础设施投入较少。2011年初,一座跨海大桥从平潭岛跨过海峡,使平潭岛成功靠泊内陆腹地从此告别轮渡史;就在海峡大桥通车后第二天,海峡大桥复桥也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与海峡大桥形成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平潭通高铁指日可待……这些路桥工程完工后,平潭的岛上道路和出岛交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夕沙埋十八村”,这是历史上平潭深受风沙侵袭的写照。话说以前在大风口龙凤头栽树,大家都不相信。“如今,通过试验选择适应树种,采取工程防护措施,不仅树种活了,景观效果也逐步显现。”平潭森林园林公司总经理林同璋说,如今,南洋杉、相思树等都在平潭“安家”。

  坛西大道共同管沟是平潭“把钱埋在地下”的慎重选择。虽然造价高,但可以装下所有市政管线,百年不重复破路。“虽然一次性投入较高,但综合社会成本却十分合算。”相关人士表示。

  “平潭最有条件打造两岸宜居宜业的新家园。”龚清概说,随着平潭开放开发的不断推进,共同家园的基本要素在不断融入。

  今年6月下旬,联通集团与台湾大哥大推出两岸无漫游的“闽台一卡通”业务,两岸互打电话每分钟只需0.66元;平潭海洋大学与创新研究院、三甲医院、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启动建设……台湾民众的“第二生活圈”正逐渐形成。

  3

  强大的资金注入,造就了特有的“平潭速度”。这个昔日一穷二白的海岛已然是热火朝天的大工地,进入超常规的发展时期。开展“平潭速度、平潭质量、平潭效益”竞赛活动。

  什么是“平潭速度”?记者问。

  “平潭速度就是干部群众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平潭速度就是高效率的运作,全天候的运转,忙并快乐着;平潭速度就是这样的夜以继日和马不停蹄。”龚清概充满激情的语言注定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战役。

  澳前客滚码头,原本18个月的工期提早10个月完工。“我做水工十几年,见过速度快的,没有见过这么快的。”负责码头建设的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项目经理刘勇说。

  龙凤头海渔广场,施工方以人海战术,24小时施工,确保工程进度。短短3个月,广场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让市民在广场上惬意地观海听涛。

  对未来开始期待的村民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着平潭建设。玉楼村因客滚码头建设,来往大型车辆多,紧挨路边的村民赵梅娇家里没有一天干净过,附近山体开山炸石将她家震裂了。“为平潭的发展我们做点牺牲是应该的。”

  敖东镇建民村渔塘自然村的21户群众集体同意拆迁,为坛西大道建设让路。“支持家乡的建设。”

  有了平潭人的无私奉献,才有了项目建设的一马平川。在家乡的开发进程中,他们的奉献书写着平潭的不平凡。正是这种超越,让他们的身上闪烁出了耀眼的光芒。

  4

  记者到平潭时,再过几天,就是连接平潭与台中的“海峡号”快船开航一周年。此航线单向航程仅需2.5个小时,今年3月转入常态化运行,到11月29日已开行292航次,运送旅客超10万人次,是目前大陆到台湾本岛最快捷的海上航线。今年6月,“海峡号”开始了货运业务。

  “平潭不久前举办的沙雕文化节包括台湾美食节,有100家左右台湾小吃参与,人员、原材料都是通过‘海峡号’直接运抵平潭。”台北罗林斯比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俊名说。

  有着1200多名村民的玉楼小渔村,因为对台客滚码头的崛起,呈现巨大的变迁:玉楼村前的海面上,码头、防波堤、护岸、港池以及客运旅检大楼,替代了原先渔排林立的海上田园景象。

  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致富的选择。

  过去,玉楼村人都外出从事隧道与海运业,或外出务工,剩下的妇女与老人在家搞海上养殖。如今,“回归”的村民越来越多。

  平潭再传喜讯。11月30日,在平潭至台中的“海峡号”开航一周年庆祝仪式上,平潭至台北新航线也成功试航。

  “平潭最有条件成为两岸不可替代的新通道。”龚清概说,“未来希望两岸共同努力让台湾机动车辆通过‘海峡号’进出平潭,更加方便两岸民众往来。”

  5

  所谓“五个共同”,是指《规划》提出的“开展两岸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合作试点,积极探索建立扩大两岸交流合作新的体制机制”。

  “平潭因台而设,因台而兴,面向世界。”龚清概说,现在平潭要先把开放开发的条件做好,让台湾各界特别是基层民众、中小企业能到岛上创业、做生意、居住、旅游。“他们来多了以后,就会有更多诉求。‘五个共同’包括共同管理就会水到渠成。”

  中央赋予了平潭7个方面28条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政策。在通关模式、财税支持、投资准入、金融保险、对台合作、土地配套等方面“先行先试”。

  “平潭最有条件形成台胞创业发展的新平台。”龚清概告诉记者,平潭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旅游业和教育文创等产业,构建低碳、智慧、生态、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体系。

  而在《规划》之外,平潭还有其他的“特殊”:经批准,台湾电视频道可以在平潭落地,不久前,台湾东森电视台已抢得头筹。

  “平潭也最有条件探索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模式。”龚清概说,“我们既要对接大财团、大企业,又要对接台湾中小企业、中下阶层、中南部民众,‘放地’、‘放权’也‘放利’,让台湾同胞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6

  小渔村,有大梦想。

  平潭,这座距离台湾最近的岛屿,这个曾经的海防前线,这片392.92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前,只争朝夕,如海上麒麟,蓄势待飞。

  汽车行驶在平潭的环岛路上,宽广整洁。环岛公路上耸立着的一面巨幅宣传牌上,“一个干部最可贵的是责任心,一个团队最可贵的是执行力”的红色字眼,异常显眼。

  “过两年再来看平潭,一定不一样。”记者说。

  “不要过两年来,明年你们来平潭,就会看到巨大的新变化!”龚清概充满自信,“不久的将来,平潭一定会在这里崛起,成为新30年对外开放、两岸融合的新平台!”

            

  链接: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拉开了平潭开放开发序幕。

  2009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应运而生。

  2010年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派出机构——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

  2011年初,平潭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

平潭:小渔村的大梦想(年终报道·12城的2012③)
责编:郝青 邮箱:haoqing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