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情注煤海掀大潮

——写在陕北侏罗纪煤田发现三十周年之际

白亮 李寿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28日   第 12 版)

  上世纪80年代初,矗立在毛乌素沙漠深处的钻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

  地质勘查人员意气风发挺进工地。

  昔日荒芜的大柳塔今日已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新煤城。图为大柳塔矿区一角。

  今日神木

  今日榆林

  本世纪初在神府矿区进行西湾井田地质勘探。

  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早中期,陕北榆林一带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遍布河湖泥沼,一片水乡泽国。其时,广袤的原野气候温润,物竞天择,生长着蕨类植物和苏铁类、银杏类高大乔木,浓荫遮蔽了阳光……后来,一次次地壳运动以其巨大的自然力量,重塑又颠覆这种景观,把植被搬运到河湖沉积下来。随着地壳多次的抬升和沉降,最终造就了一个神秘的煤海。

 

  1982年12月8日,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现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勘探区普查找煤报告》。《报告》在榆神府勘探区789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提交煤炭资源量877亿吨。这如同阿里巴巴念了“芝麻开门”的咒语,一个地下黑色宝库——沉睡了亿万年的煤海苏醒并很快沸腾起来。1982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为题进行了报道,向世界宣告发现了一个大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即俗称的神府煤田。

  神府煤田发现后,这块曾经沉寂的土地很快沸腾起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了,国家部委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负责人来了,美国宇宙油轮公司等一个个国外财团、世界500强企业也来了,更多的开发建设者赶来了……

  神府煤田发现30年来,这片神奇的土地掀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黑色革命”,一浪高过一浪的煤炭开发与转化热潮,不仅推动曾经拖全省后腿的府谷、神木两县经济社会发展跃居全省前两位,也使榆林市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更使当地曾经缺衣少食的普通老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

  抚今追昔,神奇厚重的神府大地不会忘记,是陕煤地质人以钻为笔,以煤为墨,谱写了塞上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的序曲!

  饮水思源,勤劳善良的榆林人民不会忘记,是陕煤地质人汗洒大漠,情注煤海,开启了他们走向幸福安康新生活的大门!

  开辟新战场 发现大煤田

  “神木府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这首悲凉凄苦的顺口溜真实反映了解放前神府地区的贫困状况。即使在解放30多年后,由于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曾为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神府人民依然忍受着贫困的煎熬。1981年,这里的人均年纯收入只有三四十元!地方财政收入同样少的可怜,只能长期靠吃补贴维持,在发展中步履蹒跚。

  尽管千百年来,神木、府谷一带的人们就有自挖自用煤炭的习惯,每逢过年,都要用煤块垒火塔;甚至院墙、厕所都要用煤块来垒。但是有谁知道,在陕北榆神府这片广袤贫穷而又荒凉的地下,富藏着一个能够振兴当地经济的世界级的大煤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国煤炭供应形势日趋紧张。面对这种情况,1980年,煤炭战线提出把鄂尔多斯盆地列为全国三大找煤区域之一,要求在两三年有所突破。根据这一精神,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及时提出了“西进彬长,北上神木”的战略构想。

  1980年5月,陕北还是狂风肆虐、黄沙漫天的季节,当时的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领导率领地质专家驱车千里,赴陕北榆神府地区进行先期踏勘。随后,公司决定先后由一八六队、一八五队派出技术人员再上陕北开展进一步的地质工作,并于当年编制了《陕北榆神府区普查勘探设计》,由此揭开了发现陕北侏罗纪大煤田的序幕。

  1981年初夏,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向远在山东参加全国煤田勘探会战的一八五队,下达了北上神木的号令:“根据陕西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及陕北煤炭资源必须尽早弄清的原则,决定你队山东会战任务完成之后,将山东会战的6台钻机全部搬到陕北神木地区进行大面积的勘探工作。”

  军令如山倒。接到命令后,一八五队几百号人马从齐鲁大地挥师陕北,搬迁钻机等辎重的解放牌卡车穿越华北平原、太行山、吕梁山,途经4省31县市,在长达1700公里的路线上往返一百三十多车次,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转战,使全队很快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神府地区安营扎寨。一时间,帐篷遍野,红旗招展,推土机的轰鸣声,钻机的欢叫声,劳动的号子声,在空旷的沙漠与狂风的呼啸声抗衡着,一场找煤勘探的大会战正式打响。

  当时的榆林温差大风沙也大,曾流传这样的民谣:“盛夏身上晒出油,寒冬嘴上结冰溜;风起天地暗,风停路不见。”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关中、陕南人居多的职工们不要说工作,仅生活环境一时就很难适应。虽然没有青菜、粮食不足,一日三餐开水泡馍、盐面拌米饭;虽然气候干燥,风沙肆虐,但队员们个个士气高昂,拼命干活,当他们看到钻孔见煤,煤层厚达10多米时,心情激动不已,干得更加起劲。

  仅仅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年的钻探任务,到1982年10月底,钻探进尺达1.1万米,但这还满足不了编制地质报告的要求。当年,钻机进尺是年初严格按计划下达的,要多干,意味着没有经费来源。一八五队行政负责人来永春、技术负责人白宗镛和各钻机机长商量,想办法争取提前一年拿出地质勘探资料。机长们异口同声回答:哪怕自己贴钱也要干!于是,凝聚着职工心力的一批钻孔赶在报告提交前夕完工了……

  1982年12月8日 ,一八五队提交的《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勘探区普查找煤报告》落下最后一笔,这份饱含陕煤地质人心血和汗水的报告显示,在榆林神木府谷地区789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蕴藏着877亿吨优质环保煤,相当于关中4个矿务局所在的“渭北黑腰带”探明煤炭资源总量的16倍之多,而且煤种为特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长焰煤、不粘煤,煤层埋藏浅,开采技术条件简单……

  当一八五队技术负责白宗镛带着这份报告向榆林地区地委、行署全体领导以及各部门负责同志作找煤成果汇报时,会场上掌声不断,与会同志激动地说:“我们原来一直是在端着‘金饭碗’讨吃啊!”

  新华社记者成大林闻讯赶到榆林,采写了《陕北发现大煤田,干部群众要求尽早开发》送呈有关领导。

  神府煤田的发现和探明,使贫困的榆林看到了希望,使陕西探明煤炭储量增加了4.5倍。这一发现创造了中国煤田地质勘探新发现资源量的最高纪录,改变了中国已探明煤炭资源的区域布局,确立了陕西的煤炭资源大省地位,为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奠定了基础。

  1984年10月19日,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资深记者冯森龄在榆林采访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一篇题为“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的消息,电讯发出后,更是震惊了世界。

  一个与世界七大煤田齐名的新煤田——神府煤田,从此为世人所熟知。

  夺取新成绩 见证大跨越

  由于受环境制约,解放以来,对神府地区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大都是蜻蜓点水。一八五队一进驻榆林,当地不少人认为也是“飞鸽牌”——干一年半载就会像其他地质队伍一样离开的。他们没想到,这支队伍是“永久牌”的,在榆林一驻就是三十年!

  而且,这支因发现神府煤田而被国务院四部委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的英雄队伍,并未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而是牢记使命,开拓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化经营为主线,发挥驻地区域和专业技术优势,在服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实现兴陕富民、建设西部强省的进程中,不断做出新贡献。

  从1982年起至今,省煤田地质系统的一八五、一八六、一三一、一三九、一九四地质队,物探测量队、水文队等单位,先后在陕北榆神府地区施工钻孔4672个,总进尺112.3万米,地面物探55.7万个物理点,控制测量8000多平方公里,提交地质报告99件,累计提交探明储量936亿吨,为国家煤炭开发战略西移提供了更为详实的矿井设计和矿井建设依据。

  与此同时,他们及时转变发展理念,树立“大地质、大市场、高素质、高效益”的经营思想,通过增加技术含量,低成本扩张,向地质勘探的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在煤田勘探、水源勘查、石油天然气钻井、煤岩测试、测绘工程、矿山工程、灾害防治、煤矿抢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建树。

  在陕煤地质人不断取得新战果、实现着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助推和见证了榆林从一个贫穷落后地区向中国能源新都的激情跨越。

  1985年,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把神府煤田开发列为重点项目,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榆林首个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

  同年5月,神华集团的前身中国华能精煤公司成立。之后,大柳塔煤矿、石圪台煤矿等国有大型煤矿相继开始建设。

  在国家投资建设大型煤矿的同时,神木和府谷两县大办煤矿,一时间,几百个小煤矿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1998年,国务院批准榆林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这片土地开始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规划布局、开发建设。

  特别是2003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实施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气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三个转化”战略后,榆林着力推进资源向深度转化、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此发展。

  目前,这片曾经荒凉闭塞的土地已成为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是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

  在煤田腹地,一个个县域今非昔比,一座座城镇迅速崛起。

  昔日贫穷落后的府谷县和神木县,如今早已成为全国百强县,经济社会综合水平位居陕西省前两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两座县城的框架也不断拉大,楼群雨后春笋般拔节。

  曾被称为神木县孤岛的大柳塔镇,现在建成了国际先进、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高产高效煤都。

  曾经是一片荒漠的一八五队工区所在地的瑶镇附近,已然成为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并且有了一个漂亮的名字——锦界!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曾经低矮、拥挤、脏乱的榆林城,如今高楼林立、干净靓丽,一座陕蒙晋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快速建成!

  以交通为代表的榆林基础设施建设也突飞猛进。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纵横交错,榆阳机场成为全国最繁忙的支线机场。

  榆林的现代农业也在煤炭工业的反哺下异军突起,这片曾经广种薄收的土地连创农业高产纪录,成为陕西第二大粮仓!

  其实,描述榆林三十年间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再华丽的辞藻也会显得苍白,数字也许才最能说明问题:据统计,煤田发现前的1982年,全区的财政收入仅为2849万元,全区工业总产值13787万元,煤炭产量61.25万吨。而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292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经济总量跃居西部地级市第三位;煤炭产量达到2.8亿吨,能源化工对全市财政贡献率71%,煤炭开发当量占到全国的8.8%;财政总收入达到5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7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362亿元,超过改革开放以来至2007年的总和。

  而榆林的历史性跨越,有力地推动着陕西经济“专列”快速向前。2011年,陕西跻身全国“万亿GDP俱乐部”行列,经济总量达到12391.3亿元,以榆林为重点的陕北经济所占比重达到27.1%。其中,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就是以煤炭开发与转化为主的能源化工业! 2011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577.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99.07亿元,仅收缴的探矿权转让价款就达300多亿元,其中多一半来自省煤田地质局勘查施工的项目!

  如果说众多的神府煤田开发建设者托起了一颗蕴含巨大能量的太阳,让她的光芒照耀塞上,辐射全省乃至全国,那么,我们也应该记住当初发现太阳的人。

  榆林市能源局局长张生平感慨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采矿不忘探矿人。榆林煤炭工业和能源经济的飞速发展,以一八五队为代表的陕西煤田地质工作者功不可没,他们不仅发现了大煤田,还在煤田开发过程中提供着良好的服务,我们永远感谢他们!”

  迎接新挑战 实现大发展

  三十年来,陕西煤田地质工作者在不断的掘进中,提升了队伍素质,提升了整体形象,升华了团队精神!

  三十年后,再次回望神府煤田的发现经过,有利于总结经验,明确目标,鼓舞斗志,在新的起点上快速前行。

  事实上,早在2003年,面对煤田勘查任务减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挑战,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的领导班子,就对过去在神府煤田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系统回顾,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国家和陕西省经济发展形势及能源开发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继续发挥技术、资料优势,融入陕北经济,持续为开发神府煤炭资源提供技术服务”的工作方针,确定了地质灾害评估与预防、保水采煤、矿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煤层自燃的控制等重大地质研究课题,部署勘探施工力量,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在此期间,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在榆神府地区完成普查、详查、勘探等各类煤炭资源勘查项目26个,获各级资源量440亿吨。大保当、小保当、锦界、曹家滩、金鸡滩、凉水井、榆树湾、沙沟岔、袁家梁、郭家湾、青龙寺、小壕兔1号、小壕兔2号井田以及中外合作的西湾露天矿田等大型勘查项目的完成,加快了陕北能源基地建设的步伐;孟家湾西区、小壕兔区、尔林兔区、中鸡区、中鸡南区等深部普、详查勘查工作的完成,弥补了过去埋深800米以下煤层勘探工作的缺失。他们还结合陕北能源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山川秀美工程、小城镇规划建设等多项工作,积极寻找和开拓地质市场,先后完成了榆神矿区深部水源地尔林滩区供水工程、天然气管线勘测及高速公路与铁路压覆矿产资源调查项目。这些工作,为矿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极大地促进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开发建设,陕西的煤炭产量跃居全国第三。

  在地勘主业发展的同时,他们积极适应市场新形势,成立了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为一体的陕煤地质集团公司,形成以地质勘查为基础,以矿业开发为支柱,以煤层气勘探、石油钻采、物探、化验、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等产业为必要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随后,按照省政府进一步做大做强能源产业的要求,陕煤地质集团与陕西投资集团合并组建了陕西能源集团,成为全省又一家主业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强、金融与实业两轮驱动、勘查开发一体化、煤电化一体化的大型能源企业。

  在新的管理体制下,陕煤地质人确立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自身建设,做强陕煤地质,建功陕西能源,实现“富队惠民”的发展目标,以“地质勘查立局、矿业开发富局、多元产业兴局”为发展战略;把勘查技术高端化、矿业开发规范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市场经营网络化、企业管理精细化、基地建设人性化融入到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之中。勇做煤田开发探路者的陕煤地质人,以他们丰富的经历和智慧,正在为走出一条更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而积极探索着!

  我们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陕煤地质这支英勇善战的地勘队伍,一定能够发扬光荣传统,当好发展先锋,为2020年陕西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再立新功!

情注煤海掀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