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涿州:农民变市民不是梦(12城的2012②年终报道)

本报记者 王方杰 赵永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28日   第 08 版)

  12月21日,张水的孙女雅楠过周岁生日。他们居住的挟河社区是一个漂亮的居住小区。

  挟河社区的耄耋老人和儿媳。

  涿州下大力气开展职业教育,目前年培训技术人才1.1万人次。

  涿州在新民居周边区域已建10家蔬菜标准园,让上楼的农民成为农业工人。

  义和庄乡六村联建项目让农民成为过上体面生活的市民。

  义和庄乡的老旧民居。

  京石客运专线站场新区沙盘模型。

  背景

  河北保定涿州市北临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涿州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012年,涿州有37项重点项目在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61.8亿元。为适应农民就业形势新变化,涿州市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发展“农场经济”,目前已建成10个各占地1000亩的蔬菜标准园。以经济开发区、松林店工业园区和新兴产业示范区为载体,与中国航天、中国钢研集团、中石油等大集团公司合作,已基本形成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现代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有了这些产业支撑,涿州市更有了让农民变市民的勇气和决心。

  

  挟河村现在叫挟河社区了。挟河村不临近涿州市区,不是让城市扩容裹挟着变成社区的,它是生生地从河北农村的土坷垃里冒出来的一个漂亮的居住小区。

  占地百亩,矗立着12栋6层高板楼,冬日的太阳,洒满了一楼到六楼的大落地窗上。小区有小公园和小广场,老人和孩子们为这个安静的小区增添了活力。12月20日,村支书赵宝香如约带我们去一户村民家采访。我们先遇到一位老人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孩儿,问老人情况才知道,他们是外村的租户。挟河村几乎家家都有富余的房子,没有上楼的其它村的人,也来这儿体验一把社区的生活。后遇到扶轮椅遛弯的崔仲伍老人,老人90岁了,搀扶他的是他二儿媳。老两口都90开外了,跟二儿子过,五口之家有两套86平方米的房子。大儿子也有两套房子,一套113平方米,一套86平方米。老人伸出三个手指,自报长寿秘诀:一,儿女孝顺;二,生活改善;三,医学发展。

  下一个遇到的是村民张水,于是我们改变原计划,直接跟着张水回家。

  1 张水笑了,孙女在楼房里过周岁让他很开心

  60岁的张水饱经沧桑的脸上一直绽放着笑容,一年前可不是。村支书赵宝香也轻松惬意,一年前他也不是。这俩发小的老同学为上楼的事没少争吵。一进门,赵宝香逗小孙女雅楠,孩子认生,撇着嘴扭身找妈妈去了。也难怪认生,她上次见赵爷爷还是在她满月的时候。那天,赵宝香去老同学张水家为雅楠满月随礼,宝香问张水:“啥时候搬上楼呀?”张水回答得比他那几间冷呵呵的小平房还冷,“过了年再说吧”。过了年,宝香找张水问:“啥时上楼呀?”张水说:“我一看小区就来气!太憋屈!”摔帽子,摔门走了。还是儿媳妇好说歹说劝老公公去村部算补偿款,一算账又火了,偏说给他家算少了,儿媳又是好说歹说,张水撂下一句话:“不管了”,甩手走了。儿媳孝顺,在家里有影响力,又是年轻人,向往城市的生活方式。赵宝香做通了张水儿媳的工作,9月份张水终于同意上楼。

  住着暖烘烘亮堂堂的楼房,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孙女,张水岂有不乐的理由!明天,12月21日,阴历十一月初九,冬至日,是小孙女周岁生日,看着招人疼爱的雅楠在干净整洁的家里玩耍,张水开心极了,连说满意上楼的生活。

  在挟河社区,张水和老伴住一套89平方米楼房,儿子一家住一套113平方米楼房,两个闺女出嫁了,小闺女的户口还在挟河,也得了一套86平方米的房子,张水负责看管,现在出租给邻村的人家。张水手气极好,三套房都抽到了3层。

  现在张水在紧邻挟河的北京琉璃河打工,搞绿化,一年挣2万多元;老伴被安排到社区做保洁,一年有1.5万元;儿子在本地企业开车,年收入3.6万元;张水今年60岁了,一个月可以领取500多元的养老金。这次拆迁补偿了20多万元。免20年取暖、物业费,每月给80元电费。“就是我不出去干,也够了”,张水开心地说。

  2 农村缺钱,城市缺地,城乡统筹解决问题

  涿州市农工委常务副书记王爱军从小生活在农村,她说,比起城市,农村的发展变化太缓慢了。回到老家,看到乡亲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让人心痛。 

  解决“三农”问题要跳出“三农”问题。涿州从农村新民居建设找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三农”问题的根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村新民居,可以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享受现代生活的便捷和舒适,但单纯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还不能让农民真正地变为市民,还需要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涿州制定了农民转移就业计划,通过土地整建制流转,在新民居周边区域兴建了10家蔬菜标准园,仅此一项就转移就业3520人,“农场经济”让上楼的农民成为农业工人。义和庄乡党委书记付伟辉说:“我们这儿实际上劳动力是短缺的,年轻力壮和有技能的都去北京打工了,留在家里不能出去的,在蔬菜园打工,既照顾了家,一年也能挣2万多元。“四个收入一个保障”让农民住得上楼住得起楼。财产性收入:在新民居建设中,对原有院落和房屋及其附着物进行评估作价补偿给农民;经营性收入:土地实行反租倒包,平均每户地租收益8000到1万元;工资性收入:通过对新民居建设的产业配套,平均人均年可增收2万元。政策性收入:20年不交取暖费和物业费;一个保障:男60岁,女55岁,每人每月发放300元养老保险金。

  涿州还下大力气开展职业教育,涿州劳动技工学校新校区项目是涿州十件大事之一,目前完成投资近4亿元,可容纳在校生1.2万人,年培训技术人才1.1万人次。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撬动了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发展缺钱,城市发展缺地,政府投资建设农村社区,才能真正做到群众满意;新民居建设改变了农村宅基地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腾退出的土地指标置换到城区进行城市和工业项目建设,破解了农村和城市发展的两个难题。

  付伟辉书记指着这个六村联建项目说:“有一个广场、三个花园,幼儿园、学校、卫生院、养老院、文化中心、商业街一应俱全,容积率0.9。”难怪楼间距那么大呢。这个项目投资近10亿元,建5层楼房58栋,迁入居民1165户、4100人。付伟辉书记说:“像给自己家盖房一样给农民盖房,要做到让百姓满意。建设方案和分配方案几易其稿。拆迁补偿方案是‘30+10+20’,30就是每人无偿分得30平方米住房,10就是每人可再成本价购10平方米住房,20就是免交20年物业费、取暖费。”

  涿州由于建设用地的制约,很多项目不能落地。义和庄六村联建项目原村庄占地2145亩,新居占地504亩,腾退土地1641亩,将这1641亩的一部分指标置换到城区京石客运站场新区,就撬动了涿州未来一个新区的蓬勃发展。

  3 建设农村大社区,做成百亿大文章

  挟河社区的张水,指着儿子装饰一新的新居说:“花了10多万元呢!”墙上挂的是国产名牌液晶电视,墙角放的是双开门冰箱,厨房是整体橱柜,家具没有一件是老旧物件。每当新小区竣工,家装公司的涂满醒目广告的厢式货车就天天按时来上下班,员工们拿着一打有公司标识、电话的环保袋发放给来来往往的老大妈们,他们知道,一个不起眼的环保袋,也许会撬动十几万元的大生意呢。

  对于扩大内需,小城镇建设、农村社区建设有着巨大的拉动效益。涿州市农工委常务副书记王爱军给我们算了笔账:六村联建新民居工程直接投资10亿元,但如果算上土地增减挂钩产生的经济效益,土地整建制流转、引进工商资本建设现代蔬菜园的投资,配套农村道路、公共交通、垃圾处理、水电、通讯等投资,再算上居民消费,建设一个农村社区,对经济的拉动可能是几十亿元。涿州市规划的49个农村社区直接投资将达到500多亿元,全部建成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不远的将来,5至8年,也许在涿州再也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涿州以新民居建设为抓手,通过顶层设计,城乡统筹发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让上了楼的农民变成了过上体面生活的市民,成了拥有大产权房屋的“有产阶级”,成为有稳定收入的“市民阶级”,成为有养老金收入的“退休老人”。

  12月21日,阴历十一月初九,冬至日,张水的孙女雅楠过周岁生日。一套生日礼物“益智桌”,让小丫头玩得十分开心。对着小生日蛋糕,小丫头笑了,似乎听懂了大人的话,吹了蜡烛,她听懂了让她许个心愿吗?她许了个什么心愿呢?

涿州:农民变市民不是梦(12城的2012②年终报道)
责编:郝青 邮箱:haoqing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