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王丹红:文化援疆 放飞梦想(人物)

宋 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19日   第 07 版)

  王丹红与亚西力克(青春)组合部分成员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外合影

  王丹红在新疆咔什与老艺术家学习弹奏都塔尔

  王丹红小传

  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博士,国家二级作曲,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于2012 年5月至11月,在新疆木卡姆艺术剧院挂职团长助理,在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挂职艺术总监。

  

  她的作品上演率极高,许多作品已成为各大乐团的保留曲目;她曾多次荣获包括政府最高大奖“文华奖”以及国内外众多作曲比赛不同级别的奖项;她的音乐深受中国传统音乐以及民间音乐影响,又不失当代人的审美取向,被誉为“具有油画色彩的东方语言”。不懈的音乐追求与独特的艺术感悟力,成就了今天的她——新生代作曲家王丹红。

  王丹红在新疆工作的半年时间里,有幸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喀什、莎车、叶城、麦盖提、阿克苏、吐鲁番、克拉玛依等地留下了她深深浅浅的足迹。在喀什,她参观阿帕霍加陵墓、艾提尕尔清真寺,了解伊斯兰文化,与当地的民间老艺人学习演奏都塔尔。在麦盖提和莎车,她亲身感受刀郎木卡姆的艺术魅力,亲眼目睹七旬老人跳刀郎木卡姆,为当地民间艺人精彩的演奏、演唱所打动。“如果说十二木卡姆是流行于宫廷中的婉约、唯美的艺术形式,那么刀郎木卡姆就是形成于隔壁荒野中的对生命的呐喊。”王丹红如是说。

  感受过南疆的风土人情和民族音乐文化后,王丹红来到北疆,领略那一片丰腴的草场、葱郁的林木。“那里的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给我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阿肯弹唱是那里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内容包括民间长诗、英雄史诗、爱情长诗、传奇长诗等。冬不拉是哈萨克最普及的民间乐器。”王丹红对那里的音乐充满赤诚,她缓缓地回忆道,“在阿勒泰地区,当地自主打造的哈萨克民族歌舞诗《阿嘎加依》让我记忆犹新。这部大戏以诗的抒情方式表达哈萨克歌舞,以现代的艺术手法演绎草原文化,反映新疆大地上哈萨克的历史与传统、生活与梦想。”她说,艺术作品就应该是这样——美轮美奂、有灵魂、充满想象力。

  在进行了大量、充分的实地采风调研后,王丹红收集整理大批资料,开始对新疆传统音乐文化更加深入、潜心地研究创作,先后写出《飞旋的爱特莱丝》、《花儿还是那样红》、《卡林卡》三部室内乐作品。她采用两个艾捷克、两个高音热瓦普、两个低音热瓦普、一个都塔尔、一个弹布尔、一个扬琴、一个笛子、一个唢呐、两个打击乐的室内乐组合形式,成立了由13位年轻的演奏家组成的亚西力克(青春)组合,实现用古老、传统的维吾尔族乐器演奏民族室内乐的理想,并在2012年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中,一举荣获传统组合类的金奖及总决赛的银奖。

  《飞旋的爱特莱丝》是王丹红尤为钟爱的作品,每每谈及于此,她的欢喜总是溢于言表。“爱特莱丝是维吾尔族的一种花色布料。每逢节日,姑娘们穿着用爱特莱丝做成的裙子翩翩起舞。”她说,作品展现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民,打起手鼓,弹起热瓦普,尽情欢歌!“文化的融合、文化的交流,会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也预示着新疆民乐发展的光明前景。”她希望,新疆民乐的未来,一如维吾尔族人民对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那般灿烂。这首作品也一举夺得2012年CCTV全国器乐大赛唯一最佳原创作品奖。

  一曲《飞旋的爱特莱丝》完成了王丹红的文化援疆梦想。她曾感慨:“愿新疆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越走越好,走出新疆、走向世界。而我,也带着满满的希望、满满的祝福,即将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此次援疆,将成为我一生最宝贵的记忆和人生财富。”

电影产业岂容“水军”泛滥(聚焦)
当中国好声音撞击搜狐视频(对话)
王丹红:文化援疆 放飞梦想(人物)
资讯
责编:宋 冰 邮箱:cutesongbi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