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芭蕉香火龙”:一方“保护神”(中国民间工艺)

王 氏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14日   第 15 版)

  表演者制作“芭蕉香火龙”

  “芭蕉香火龙”表演现场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芭蕉香火龙”共有9节,每一节都以竹子编织,再用芭蕉绳捆扎,将之连成一体,再饰上芭蕉壳,扎上芭蕉叶,在龙头、龙身插上数以千计的香火。

  “芭蕉香火龙”是广西壮乡特有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是中国南方稻作文化在民间的重要表现形式;还体现一种南国特有的芭蕉文化内涵。芭蕉是南方特有的可在灾荒时充饥救命的植物。芭蕉在当地的植物中叶子最大,树干笔直,霜打火烧心不死,寓意耿直专心的民族精神。“芭蕉香火龙”据传是人们对龙在天旱时舍身变芭蕉救民之举的感恩情结的体现。它来源于一个为民造福的美丽民间传说。

  相传约在300年前,长塘镇一带大旱,在当地修炼的南海龙王太子巴龙化身芭蕉林,供缺粮的百姓摘蕉叶,剥蕉秆充饥度过灾荒,不料反被玉帝责罚。长塘方圆的百姓得知后,集体以芭蕉叶为衣,起舞告天为巴龙请愿。有一年正月十八,长塘镇上空雷鸣电闪,接着倾盆大雨,长塘湾漂来许多芭蕉树,其中有个木刻的笑佛熠熠如生,几天都不被大水冲走,人们信以为巴龙显灵,就把它立为土地神供奉,视为菩萨。之后,逢年过节,特别是农历正月十八,当地人就会用芭蕉叶扎龙插香,在田间地头舞“芭蕉香火龙”纪念巴龙、祈祷春福。

  这一传统沿袭至今。“芭蕉香火龙”主要传承地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并集中于该区所辖的长塘、伶俐、南阳、刘圩4镇的村屯。

  每逢节庆,当地壮族群众就会挥舞着身披芭蕉叶、插满香火的“芭蕉香火龙”在街上翻腾。这4镇的大部分村屯处于邕江河畔。据传当年邕江河畔长满野生芭蕉林,现在这些地方还有很多芭蕉树芭蕉园。“芭蕉香火龙”传说原型长塘镇楞仲坡后背,还有传说中巴龙修炼的山洞。这些都是“芭蕉香火龙”能在当地世代传承的独特地缘因素、物质基础和人文元素。

  “芭蕉香火龙”在壮乡有多种展演,但其基本形式均采用师公的横鼓、古八音乐器吹打伴奏,一群男女穿着原生态芭蕉叶,以神奇面具化妆,演唱起舞,从潭边请龙、醒龙、龙翻身、龙戏珠、龙驾雾、龙降雨、谢龙到请龙归潭,一气呵成地完成整套独特程序。多少年来,这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传说和民间民俗祭祀活动,已经深深地扎根于青秀区各村镇民众之中,与村民的生活融为一体,长盛不衰。

我们还需要汉字书写吗?
“芭蕉香火龙”:一方“保护神”(中国民间工艺)
甘肃发现大型汉代工业遗址(文化地理)
月色厚板塘(中国最美古村)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