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她为了当作家,选择了到农村插队,经历了漫长的道路,终成大器。她的人生像一首诗、一幅画、一本书……

阅读铁凝

徐忠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14日   第 10 版)

  少女时代

  中学生铁凝

  铁凝文集封面

  成熟从容的铁凝

  我与铁凝是同龄人,学生时代就读过她的处女作《会飞的镰刀》。而真正走近她,已是2011年的4月,在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叶文玲文学馆开馆活动中,和她一起去吴子熊艺术馆看玻璃雕刻,听她在开馆仪式上热情致辞,看她与叶文玲亲切拥抱。她卷发齐耳、容貌端庄、举止文雅、言谈得体,显示出低调做人、高格做事为文的品格。

  作文写成小说

  铁凝其实不姓铁,姓屈。1957年出生于北京,父亲屈铁扬是一位画家,母亲是声乐教授。上世纪60年代初,铁凝随父母来到河北省保定市安家,跟父亲学画画,跟母亲学音乐,但好像都不太上心。

  上中学前后,铁凝悄悄读了一些中外名著,一上作文课就亢奋,思路敏捷,想象丰富。一天,老师布置《记一次学农劳动》的作文,她却自己想出个新题目——《会飞的镰刀》,一气呵成一篇近7000字的大作文:几个城市女学生到村里学农割稻子,农村男孩小强及福儿趁夜深人静,悄悄地把她们的镰刀吊到楼上磨。女学生们通过“放哨”,终于发现了镰刀会“飞”的秘密。

  看到这篇“出格”的作文,老师先是不悦:“她怎么没按我的题目写?”看到一半时惊疑不定:“一个中学生,能写出作家才能写的大文章吗?”最后是感动,决定把它作为范文,让铁凝在作文课上向同学们朗读。

  铁凝回家给全家人朗读这篇作文,父母亲听后激动不已反复追问:“这是你写的吗?你是不是对写作特别感兴趣?”父亲带铁凝去见《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徐光耀看过文章后说:“我真的没想到,你真不错!你写的这个已经是小说了。”

  铁凝激动地问:“徐老师,我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作家呢?”徐光耀告诉她:“当作家首先应该有生活。”铁凝问:“生活在哪儿呢?”他回答:“生活在基层。你想当作家吗?那你就要到农村去。”

  为了“鬼祟的作家梦”

  1975年7月,铁凝高中毕业了。按政策规定城市居民家中老大可以免下农村。当时还有一个好机会——铁凝芭蕾舞基本功出色,二炮文工团给了她一张《入伍登记表》,只要一填就可以当上“特招”的文艺兵。可铁凝心中已有了“鬼祟的作家梦”:“我要去农村插队落户。”

  铁凝来到了距保定100多里的博野县张岳生产大队(村)。正巧小学缺一名教师,大队支书决定让口齿清晰、语言纯正的铁凝去当老师,但她坚决婉拒了,因为她不当文艺兵主动来农村,就是为了体验真正的农村生活。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可不能出了校门又进校门,在农村我永远是一名小学生!”

  无论酷暑严寒,太阳高照还是北风呼啸,铁凝实打实地自觉劳动,连扶犁耕地这样的“高技术活”也学会了,白里透红的脸被太阳晒黑且层层脱皮。平日还要自己擀面炒菜、洗衣补鞋、推碾子磨面。一位叫素英的农村姑娘为铁凝过18岁生日时,把麦秸秆编成的戒指套上铁凝的手指,发现她双手上竟有12个血泡,忍不住捧着她的手哭起来。一次,父亲去看她,见宝贝女儿正挑大粪为庄稼施肥,而且脚还有点瘸,原来她的脚趾因冻疮烂了个小坑,心疼得不得了。她却轻松地说:“没关系,等过了冬天就会好的。”她后来回忆说:“我当时主要就是种棉花,也就是我在小说《笨花》里写到的种棉花,没有那段经历,我就不可能写出这部长篇小说,所以我很感谢当年农村的那段生活。”

  每天晚上,她不顾劳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将白天的所做、所见、所思记下来。她还创作了《夜路》、《蕊子的队伍》等小说,发表在多家文学期刊上。

  佳作连连

  1979年1月,在农村当了4年农民的铁凝带着10多本插队日记和一床常睡的旧棉被回到保定,进入地区文化局创作组。第二年调入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担任小说编辑。

  工作之余,铁凝开始捣腾在农村写的日记,将里面的素材提取出来。1980年,她的第一本小说集《夜路》正式出版。

  1982年夏天,铁凝参加《青年文学》笔会期间,写出了短篇小说《哦,香雪》,用诗化的语言,将香雪等山里的姑娘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年,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次年,《哦,香雪》摘取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3年,铁凝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被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红衣少女》上映后,社会上一度因此流行红衬衫。

  1984年,铁凝调到河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并当选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1986年,铁凝创作的中篇小说《麦秸垛》获得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8年,她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文学四季》创刊号发表。这部作品一改铁凝以往清新理想的诗意风格,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1993年,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获得该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1994年,铁凝创作的长篇小说《无雨之城》连续4个月列为上海、深圳、北京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1997年,铁凝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获《小说选刊》年度奖。1997年,铁凝的散文集《女人的白夜》,一举荣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9年初,铁凝创作的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在《十月》发表,刻画出在历史转型与时代变化中,当代都市女性的思想意识与生活状态。2001年,《永远有多远》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同时还分别获得首届“老舍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北京市文学创作奖等众多奖项,实现了获奖“大满贯”。

  2000年初,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出版,细致而又精微地透视了一个女性在各种因素羁绊下事倍功半的一生,重新审视并叩问了亲情、爱情与友情。法文版《大浴女》由法国比基耶出版社出版。

  2005年底,铁凝推出了又一部力作——长篇小说《笨花》,首印数即达到20万册。故乡里的棉花、麦秸和泥土气息,让铁凝灵感澎湃。

  做务实又有文气的官

  1996年10月,铁凝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当时,省作协没有办公楼,有的只是债务。铁凝和作协党组成员共同奔波,于1998年3月开工建设河北文学馆工程,总投资5300万元,由省作协办公区、文学院、文学馆展厅、报告厅、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等部分组成。1999年9月顺利竣工,成为全国唯一的省级文学馆和作协办公大楼。

  1996年底,她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11月当选为主席。这是中国作协继茅盾、巴金之后的第三任主席,也是中国作协50年历史上的首位女主席。当时外界认为:这宣告了中国作协“权威时代的结束,男性时代的结束,传统时代的结束,老人时代的结束”,有人一度感到不适应。2011年11月,铁凝经投票连任作协主席,说明她圆满通过了中国作家代表们的5年考评。

  在作协主席位置上,铁凝“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在推动《中国作家协会章程》的修改、提出作协机关去“衙门化”的改革新思路、加强文学新人的培养和重视网络写作并正确引导(第八届全国作代会上,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当年明月”当选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和尝试。

  2006年,她的长篇小说《笨花》被荐参加“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得知这个消息,她马上给中国作协书记写信,郑重提出:在我担任作家协会主席期间,我的所有作品不参与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任何文学奖项的评选。《笨花》成了“无花果”。

  在省部级官员和作家这两个身份之间,她是如何处理的呢?她的回答是:我不会将作协主席当作一个官来做,身上不要沾官气。但该付出的时候义不容辞,尽心尽责。当作协主席对文学创作或多或少是有影响的,如日常事务多、时间非常紧,精力要分散,但我对文学还是深爱着的,并力图使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突破。不管怎样,我还是一个作家,一个不愿意让读者失望的作家。

  很少有人知道,1975年,年仅18岁的铁凝在农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7年,铁凝当选为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之后,她又出席了党的第十四次、第十五次、第十六次、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被选为党的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今年8月,铁凝又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成为全国党代会代表中为数不多的“六连贯”人士,充分说明了党和人民对她的肯定和信任。

  铁凝的人生像一部书,值得认真阅读。 

阅读铁凝
汉学家的中国伴侣
袁隆平到舒城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