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发展中国家守望相助(关注多哈)

——解振华解读中国立场

新华社记者 陈 莹 徐晓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11日   第 06 版)

  据新华社消息,经历了一天的“加时赛”之后,在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一揽子决议,于当地时间8日深夜落下帷幕。

  从决议内容看,多哈大会收获的成果有限。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及俄罗斯已明确不参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而且在处理第一承诺期的碳排放余额的问题上,仅有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挪威、瑞士和日本6国表示不会使用或购买一期排放余额来扩充二期碳排额度。

  在资金问题上,决议重申发达国家须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并在2020年前实现“绿色气候基金”每年入款1000亿美元的目标。此外,在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核心原则的指导意义被写入了有关德班平台的决议。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守望相助。 

  尽管此次多哈气候大会上各国立场不乏微妙变化,但气候谈判中两大传统阵营未曾改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此回合拉锯的焦点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内发达国家减排的力度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资金的问题。 

  解振华表示,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完全站在发展中国家立场上。他说:“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技术支持后会采取积极的减缓措施,但前提是发达国家要减排、要出资,发展中国家得到资金支持后才能提高减排力度……所以我们谈判中一直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不遗余力地敦促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以帮助当地的环保行动,同时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谈到南南合作,解振华说:“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中国并没有义务提供资金技术,但我们已经通过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他说:“对于承诺的减排量我们确实做了相当大努力,‘十一五’期间我们完成了单位GDP能耗降低的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至45%的目标是不会变的,再难也要保证实现。” 

  解振华强调,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守望相助,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争取的完全是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考虑的。

发展中国家守望相助(关注多哈)
埃及军方或是最大赢家
图片报道
逆全球化而动?
意大利总理将正式辞职
菲律宾620人死于台风
图片报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诚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责编:张 红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