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开始向游客免费派送纸巾旅游地图。雷峰塔、夕照亭、妙音台,停车场、洗手间、公交站都在这张水墨地图上一一呈现,同时,纸巾左下角还有一个二维码,只需用安装有二维扫描软件的手机扫描一下,就能进入“语音导游”页面,游客还能免费下载景点照片。
这是西湖景区的又一免费便民措施。在西湖免费开放的10年间,类似这样的措施不断增加。而在此期间,国内许多景区则进行了多轮门票价格上调,西湖鲜有“追随者”。由此人们不禁要问:西湖模式是否适合所有的景区?中国的景区又应当走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一问:“门票经济”过度依赖症如何根治?
资料显示,自2004年底北京故宫等景点酝酿门票涨价后,全国许多知名景点纷纷跟进。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规定出台后,2008年前后很多景区进行了第一次调价,而今年正逢上次调价后的解禁期。此轮调价中,全国20多个知名景区门票价格上调,其中部分门票价格涨幅高达60%。
对于国内绝大多数旅游景区而言,门票收入成为最大、最直接的经济收益,占景区总经营收入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这种依靠门票收入形成的经济也被业界称为“门票经济”。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风景局副局长鲍挺华指出,门票涨价之后,景区需要给旅行社折扣,旅行社要让利给团体游客,吃亏的就是散客,但一涨价散客可能就不去了,“这可能会让景区发展陷入恶性循环。”“门票经济”加重了游客旅游支出负担,迫使游客减少停留时间和其它支出,导致当地旅游收入单一,难以促进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西湖实行门票免费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西湖有个著名的“241算法”,意思是只要每个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杭州的年旅游综合收入便会增加100亿元。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华雨农介绍,西湖免费后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成本,更多的人愿意来杭州,游客的逗留时间延长,也更愿意将钱花在住宿、吃饭、购物、娱乐等方面,从而带动了杭州的餐饮、住宿、交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杭州市政府每年还拨付5000万元用于扶持茶楼、餐饮、养生等行业,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休闲游需要。逐步完善的旅游产业链,保证了杭州市政府可以通过其他收入反哺西湖。同时,西湖景区增加了很多休闲消费场所,免费开放带来的巨大人流效应,使景区内的商业网点租金水涨船高。据华雨农介绍,这部分收入加上政府的体制性补贴,基本填补了门票减收和增支带来的资金缺口。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仲向平认为,西湖免费开放之后的后续管理措施值得其他景区学习。只有旅游产业链得到延伸,景区收入渠道更加多元,“门票经济”依赖症才有解决的可能。
在12月4日举行的《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新闻发布会上,就如何解决风景名胜区高门票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如生提出,要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使各级财政投入基本满足风景名胜区保护资金需求,逐步解决风景名胜区保护资金对门票收入的高度依赖问题,从而降低门票价格。
二问:景区发展如何带动城市品质提升?
西湖免费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选择住下来,慢游西湖。“西湖门票不要钱,但口袋里的钱总要花掉。”这是许多来杭州的游客的共同想法。于是,茶楼、私家菜馆、青年旅社等各种配套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迎接络绎不绝的游客。
尽管西湖免费减少了门票收入2亿元左右,但是,高人气为杭州创造了大量综合回报效益。根据杭州市旅委公布的数据,2002年杭州市的旅游总人数为2757.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2011年,旅游总人数达到7487.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191亿元,是2002年的4倍。
近年来,休闲在杭州旅游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杭州市旅委主任李虹说,相较于传统观光客,休闲游的游客与整座城市的接触会更多,对城市的服务、设施依存度更高,需要城市具备更加先进的旅游发展理念和规划,而杭州西湖景区免费开放犹如打通了杭州城市和景区的“任督二脉”,城市和景区得以融合,城市本身也成为了风景,杭州已经成为一个包括西湖、西溪湿地和大运河等在内的一个超大型风景区。
杭州的魅力还不限于此。继西湖免费之后,杭州相继推出了免费租公共自行车,免费WiFi上网,免费开放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免费改善背街小巷与庭院,甚至在西湖景区免费发馒头……这一系列的措施,使杭州成为一座富有人情味儿的城市。生活在杭州的人感到舒服,来到杭州旅游的人则希望自己的脚步更慢一些。自西湖免费开放以来,杭州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东方休闲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并连续5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旅游业年接待国际旅游者达1.37亿人次,创汇1000亿美元,将成为世界旅游第一强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将率先进入休闲时代。发展都市休闲旅游,需要突破传统的景区范畴,整合一切资源,将城市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如何做到“景是一座城,城是一个景,城旅一体化”,杭州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