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03日 星期一

话剧“走出去”
考量民族整体实力

苗 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03日   第 07 版)

  《恋爱的犀牛》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演出的英文海报

  国家话剧院的《理查三世》受邀在英国伦敦演出

  中国话剧海外受欢迎

  2005年、2007年,著名导演田沁鑫先后为韩国排演她在中国大受好评的话剧《生死场》和《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在韩国连演20场,场场爆满,在韩国用韩国演员演中国原创话剧,取得了极大成功。

  孟京辉执导的《恋爱的犀牛》一直是中国青年人崇拜的当代话剧经典,2011年在澳大利亚演出后大受青睐,不仅获得另外3个国外艺术节的邀约,而且出人意料的是,尽管这部剧的台词有很多北京俚语,反映的都是中国年轻人的现状和思考,但在出色的翻译帮助下,在澳大利亚演出时的现场反响甚至比国内演出还要热烈。

  这些中国话剧在海外受欢迎的情况也许还很少有人了解。

  曾经,我们的文化输出几乎被简化到只有杂技、武术或者京剧里的武打戏。但现在的情况正在令人欣慰地发生变化。中国的话剧,这种原本是西方舶来的、大多数国外观众理解剧情需要依赖外文字幕的艺术种类,也正在开始大步走向海外。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中心主任李东说,考量我们国家和民族真正的整体实力,话剧能不能推出去,其实被业内人士当作一个微观指标。“只有语言类的节目能推出去,才证明外国人有真正想与我们对话和沟通的需求。这说明他们希望通过话剧这种比较依赖语言、反映现实的艺术形式,了解和认识我们这个民族,深层认知我们国民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仅仅想从我们这里获得一种新鲜的感官娱乐。”

  多种方式促进话剧对外输出

  近年来,国家话剧院先后到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城市演出,其中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共演出13部剧目,共50场;欧美的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8个剧目,25场。“这个绝对数字虽然听起来不是很多,但是国话人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确做了长期的准备和持续的努力。”李东说。

  近年来,中国话剧对外交流的方式、方法、手段、渠道都不断丰富。李东介绍,国家话剧院的对外交流主要有三种形式,首先是文化部外联局的外派,比如伦敦奥运前举办的全球莎士比亚剧目演出,“国话作为华语圈唯一的代表,非常争气,演出的《理查三世》很受青睐。有外国艺术节的总监专门找到我们说,他非常希望看到中国除了杂技、武术之外的语言类艺术形式。”

  除了文化部外派,国话还主动出击,以艺术节为突破口,架起交流平台。李东说,中国电影最初是以参加外国电影节当做走向世界的首选途径,话剧也可以如此。比如《厕所》、《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恋爱的犀牛》都曾经去外国艺术节上为中国话剧扬名立万。国话还积极参加今秋的第十四届上海艺术节,并且做了艺术节上最大的展台,请外国艺术节和艺术团体的负责人到展台沟通、讨论等,结果,一举与奥地利萨尔斯堡艺术节、维也纳艺术节、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节、南非弗里艺术节以及英国南岸艺术中心等近30家国际知名艺术节、艺术机构建立了联系,“实际上就是加入了这个圈子。”

  此外,去年国家话剧院主持成立了亚洲戏剧人联盟,团结了中国内地北、上、广和港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最有影响的话剧院团的负责人。国话已经举办了5届的“国际戏剧季”,也邀请到20多个不同国家院团来华演出,共计近70场。李东说,现在国话与外国剧团之间的合作,也与以前不同。“过去就是邀请他们来演就行了,现在是双向互动,请他们带两部戏来,我们也带两部戏去。也许这就是在对外交流方面话剧独有的优势,比如我们可以送两出京剧到国外,却没有外国的‘京剧’可以选进来。”

  还必须有好作品和与国外接轨的运作方式

  给话剧对外交流铺好路、架好桥以后,问题反过来了:最终能否“走出去”,首先看我们有没有很好的作品,其次是所有创作和运作方式能否跟国外接轨。国家话剧院的多部作品都是与海外合作制作。即将在台湾公演的《青蛇》,选取了中华民族传统题材,邀请苏格兰国家剧院合作,提供创作人才和技术的支持,以便获得海外观众的认同。为了让外国设计师了解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给予恰当的呈现,李东带他们去乌镇、西塘,体验当地风情民俗,看雷峰塔,聊蛇与法海和尚。后来,欧洲艺术家拿出了在李东看来“很有趣”的方案。国话也已经和台湾综艺圈名人王伟忠组建合资公司,开设全民大剧场,联合投资、制作、导演《短波》等剧目。

  国家话剧院明年、后年“走出去”的时间表已经排出:《恋爱的犀牛》明年去奥克兰,后年去加拿大;《青蛇》明年在香港艺术节首演,然后参加南非艺术节,2014年去欧洲;《理查三世》明年去台湾,后年去新西兰、奥克兰;《杜甫》明年去台湾地区以及丹麦、以色列;《红玫瑰白玫瑰》明年去法国四城市演出……李东说,“对国话来说,现在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努力多元化,为中国话剧‘走出去’打基础。”他笑道:“‘走出去’不是得瑟,我们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当然并不是完全放在这里,谁会把外面的饭当做家里的饭来吃呢?但是国话已经开启了‘走出去’的门户,再过两三年,整个状况就会有很大不同。”

话剧“走出去”
考量民族整体实力
江河不洗今古恨
对民族命运的追寻与叩问
舞剧《千手观音》已演百场
江西卫视“三宝”怎么“秀”更好
黄彩虹主编《我的第一套海洋科普书》出版
责编:苗 春 邮箱:miaochun200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