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03日 星期一

宗乡团体找到了转型方向(观海亭)

辛 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03日   第 06 版)

  “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11月25日晚在新加坡落幕了,为社团的恳亲大会活动写下了一页内涵丰富的新篇章。但笔者认为,为期3天的“恳亲大会”不只是“恳亲”那么简单,它预示着新加坡宗乡团体找到了转型的方向。新加坡的宗乡社团应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它们是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股动力,负有新的使命。

  13个不同地区的福建商团组织在大会上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书,把不同地方的福建商团的商贸合作具体化。接下来,就靠他们之间以行动去落实协议的内容,把彼此间的关系通过商贸合作进一步深化。

  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自1994年以来在不同城市举行,这次大会的主办方新加坡福建会馆一开始便决心不只要把大会做大、做得热闹,更要把大会做得更有文化内涵,也希望借助一些活动,让世界各地福建先辈漂洋过海的拓荒精神发扬光大,让年轻一代认识到,他们的祖辈当年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就是为了开创更美好的生活,为未来的子孙谋求幸福。

  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在欢迎大会上提醒福建同乡们:不管如何开放求变,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在开幕仪式上说,在目前这个可以自由迁徙的时代,大家要牢牢保留自己的文化和家乡的根,在新地方安家后也要为当地做出贡献。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说,这次大会向年轻一代传达了一项正面信息——祖先留下的文化与精神是无可取代的。

  新加坡3位政治领导人的演讲基调都离不开重视文化的根和发扬优良价值观。南来的福建先贤“在新地方安家后也要为当地做出贡献”这一点上,的确起到了模范作用,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先贤陈嘉庚积极回馈社会,在新加坡创办华侨中学,也在厦门办厦门大学;陈笃生是陈笃生医院和天福宫的创立和兴建功臣。福建会馆特为这次大会编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一书中收录了155位福建籍贯的名人,从他们的生平事迹中,可以看到福建先辈在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次的福建恳亲大会格外注重文化内容,别开生面地办了文物大展,这方面所耗的人力物力不应随着大会的结束而结束,最好能辟个展览馆,作为永久的展处。

  新加坡的福建人占当地华人人口的40%以上,达120万人。新加坡的华人人口并非两岸三地以外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作为一个城市,新加坡却是华人最集中的社会,因此,新加坡的宗乡社团应该有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它们是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股动力。宗乡社团不应妄自菲薄,以为在新时代下,它们已不可能大有作为。从政治领导人对宗乡社团的期许,可以看出,它们负有新的使命。在新一代的新加坡华人中,重振饮水思源的价值观和先贤回馈社会的精神以及扩大新加坡在世界华人圈子中的联系网,宗乡社团可以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有黄金 有文章 有方向
宗乡团体找到了转型方向(观海亭)
全球华人才艺精彩纷呈
让芽苗菜“走上”餐桌
“回中国,总有独特的感受”
影视剧渐成华人“T型台”
责编:聂传清 邮箱:cq_nie0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