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交叉研究为科技创新增量提质(创新谈)

吴月辉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5日   第 19 版)

  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往往能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前不久,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提出,“对重大原创性、交叉学科创新等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制定专门的申请与评审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此举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催生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进入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大科学”时代。在此背景下,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科技创新增量提质的重要途径。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往往能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比如,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相结合,能够高效预测蛋白质结构,加快新型药物研发;量子计算融合物理学和信息科学,推动了计算科学的变革。

  实践证明,作为新的科研范式,交叉学科研究具有显著优势。它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不同领域的协作、融合,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而催生更多开创性、颠覆性成果。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20年1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交叉科学部;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将“交叉学科”列为第十四个学科门类;2022年11月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强调“鼓励原始创新,推动学科交叉”,并提出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具体措施……这些重要举措体现了支持交叉学科发展的鲜明导向,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交叉学科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学科研究,交叉学科研究涉及领域广,参与的研究机构和人员多,这些使得交叉学科研究的组织管理相对复杂;交叉学科研究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单一学科评价体系难以准确、客观地评价其研究成果。此外,交叉学科研究风险性高、不确定性强,往往需要长期稳定的研究经费支持。

  为此,有必要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一方面,要以前沿科学问题为牵引,打破学科壁垒,布局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和交叉学科中心,促进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符合交叉研究特点和规律的学科交叉融合资助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促进多学科对综合性复杂问题的协同攻关。此外,要加强高校交叉学科建设,在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研究领域推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选择优势基础学科实行跨学科教育,发现和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敢闯“无人区”的青年人才。在评价方面,也要根据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尽快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评审、考核机制,激发科研人员从事学科交叉研究的积极性。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