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是工业稳增长的关键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空间载体。一个个区县打好“特色牌”、走好“差异路”,将汇聚起我国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
日前,《2024产业名区、产业名县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143个“千亿区”贡献了全国20.79%的GDP、超24%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个“千亿县”贡献了全国7.39%的GDP、超10%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
产业名城何以脱颖而出?看几个案例便知:广东四会市,玉器之乡,翡翠玉器摆件占国内市场份额超80%,年交易额约500亿元;山东曹县,凭借网红效应“破圈”,打造集生产、设计、销售于一体的汉服产业集群;湖北荆州沙市区,轻纺名城,针纺织服装企业年产值100亿元……这些产业名城,往往有着水平突出的“一招鲜”,进而以“一链活”带动“百企至”、以“一业兴”促成“百业旺”。
区县是工业稳增长的关键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空间载体。产业名城探索出的经验,给区域产业发展带来不少启示。
一方面,要锻造“长板”,聚焦主业精耕细作。
一家企业要发展得好,需要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拓展,一个区域也是如此。像四会市的玉器产业,于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如今四会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产、供、销、服务于一体的翡翠玉器批发市场和玉器加工销售集散地,玉器从业人员近30万人,电商直播企业900余家,玉器挂件和饰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又如江苏苏州相城区,借助当地科技人才丰富的优势,抢抓智能驾驶“风口”,形成了一条从软件算法、汽车零部件、车联网通信到出行服务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涵盖30多个细分领域。
在我国,不同区域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比较优势,明确重点产业、主导产业,集中力量精耕细作,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才能既稳住底盘又持续提升。从全国来看,只有“各美其美”,才能避免“一哄而上”的同质化竞争,实现“美美与共”。
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瞄准瓶颈补链强链。
长丰县地处安徽合肥市北部,如何深度融入都市圈发展?该县瞄准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县域四大科创基地建设;与合肥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以比亚迪合肥基地为龙头,瞄准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加强定向招引……去年,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740亿元。位于湖南长沙的宁乡市,紧紧抓住中南大学等高校资源“溢出”的创新资源,将产业发展着力点对准了蒸蒸日上的储能材料产业。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宁乡形成了从正极前驱体到正极材料、负极、隔膜、电解液、电芯及电池回收的完善配套能力,去年储能材料总产值近600亿元。
发展区县产业,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也不能奢求产业链“大而全”。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聚焦产业主攻方向,瞄准最紧迫需求,尽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不断实现新的提升。
锻造长板、补齐短板,一个个区县打好“特色牌”、走好“差异路”,将汇聚起我国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中国制造”这棵参天大树也会聚起点点繁星,越发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