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办多项活动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 王明峰 李凯旋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4日   第 11 版)

  11月6日至10日,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四川省绵阳市举办。本届科博会,汇聚了一系列国内外先进科技,专家齐聚,探讨前沿问题,更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分享给广大群众。

  科博会背后,是绵阳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探索。

  科博会开幕式上,绵阳携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玖闪光医疗科技公司现场发布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几个小时后,在位于游仙区的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内,商用多室质子治疗设备生产基地迎来首台设备下线。中广核医疗科技(绵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广核质子医疗战略专项总设计师段卫胜介绍,依托“和质”技术品牌,公司正逐步打造完整的核医药产业链。

  许多科技创新成果从科博会出发,融入全球创新链。从第六届科博会上首设核医学的论坛活动,到如今已相继问世一批攻克关键技术的产品,“绵阳造”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更是成功“出海”。

  科博会见证着绵阳的创新转化之路,核医疗产业是一个缩影。绵阳发挥科研资源优势,推动技术研发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样品”走向“市场产品”,启动建设聚焦核医学领域的涪江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助力关键技术攻关取得开创性进展。

  科博会发展壮大,对企业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本届科博会期间,科大讯飞在绵阳建设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暨机器人超脑平台应用分中心项目,助力绵阳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

  有新朋共谋发展。在科博会前,元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鲁耀杰作为迎进来的“头回客”,在绵阳将投资10亿元的车规级立体视觉器件(全自动双目模组)生产基地项目。鲁耀杰表示:“期望未来与绵阳一起提升整个机器人智能化的发展。”

  为放大科博会的“磁场效应”,绵阳一直在促成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本届科博会期间,绵阳分别瞄准激光、商业航天、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产业,以“1+6+N”形式同期开展系列产业合作活动,邀请多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实地交流、洽谈对接,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数据彰显绵阳吸引力。会场内,在投资四川·中国(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集中签约68个产业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680亿元。

  会场外,绵阳借势高能级平台建圈强链,在四川省发布《招商引资正面清单》,聚焦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核技术应用等新质生产力产业链,开展精准化、市场化大招商;发布“人才十条”以来,绵阳已累计兑付人才政策资金6.29亿元,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1.68万名。

  “吸引我们的不只是绵阳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新赛道产业聚集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星动纪元公司董事长席悦说。

  科博会就像一块引力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来自全球的创新资源,为绵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同期举行的“涪江科技汇——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活动上,绵阳在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核医学、激光显示、航空航天等多项技术方面具有产业优势。“颠覆性创新要立足自身优势。”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曹晓阳说。

  尽管科博会落下帷幕,但探索仍在延续。绵阳通过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部署实施人工智能、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先进材料、航空航天5个重大科技攻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