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中国建设银行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2日   第 16 版)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围绕“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要求,中国建设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和“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2024年9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超3.3万亿元,较年初新增2680亿元、增速超过8%。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建设银行连续3年获评“优秀档”。

 

  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模式

  乡村产业发展正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源泉,也为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抓手。建设银行着眼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圈、链、群”的总体思路,加强场景与平台建设,持续做好对农业产业集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链上下游农企农户等涉农主体的综合金融服务。

  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涉农产业支持力度,做大产业链条上的金融总量,助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积极构建奶业、养殖、水果、蔬菜、蛋鸡、食用菌等涉农产业链,打造全场景、全客群、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以“裕农产业平台”为载体,搭建甘肃“蓝天马铃薯农业产业链平台”、新疆“库尔勒香梨数字交易平台”等数字化平台。落实大食物观,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开展合作,推进整县模式、龙头企业模式、经销商模式、特色菌类模式,形成食用菌产业生态场景示范。

  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建设银行持续丰富、推广“乡村振兴贷”产品包,为法人客户和农户提供信贷支持。推出“设施农业贷款”“农机贷”等子产品,为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小微企业等涉农法人客户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24年9月末,“乡村振兴贷”余额近800亿元,较年初增速接近16%。

  坚持平台思维,突出生态构建,创新特色涉农服务模式。建设银行面向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上的涉农客群,推进“裕农市场”服务模式,让农民更好地卖菜、消费者更好地买菜。在48家百强市场和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上线运营“裕农市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信贷、结算、市场管理等金融、非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9月末,“裕农市场”相关贷款余额超300亿元。着眼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客群,发布“裕农合作”服务品牌,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上线“裕农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合作社快贷”,通过信贷、结算等综合服务,支持合作社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截至2024年9月末,普惠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73亿元。

  围绕新型城镇化,积极构建连接城乡的金融纽带

  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建设银行坚持“对接政府、融资融智、平台赋能、综合服务”的总体思路,助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积极做好县域金融服务。巩固县域金融服务“主阵地”,结合县域资源禀赋,持续做好县城地区的政府、企业、个人等群体的金融服务,制定“一县一策”差异化经营策略,提升产品创新和综合服务水平。加大对综合实力较强的千强镇、城关镇、中心镇、产业大镇、特色镇,以及示范村、产业村、人口大村等镇村的金融支持。从信贷政策、定价机制、考核激励等方面,对县域金融服务给予政策保障。截至2024年9月末,全行县域贷款余额超5.4万亿元,较年初增速接近10%,高出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

  加大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供水保障、电网提升、流通网络设施等县城地区优质基础设施项目的信贷支持。丰富产品谱系,加快创新定制化产品和专属服务方案。运用“新农村支持贷款”等产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给予信贷支持。截至2024年9月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3847亿元,较年初增速接近18%。

  满足新市民群体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在住房服务方面,面向县域农业转移人口,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的金融保障;锁定置业刚性需求,优化楼盘准入流程,给予合理信贷支持。在消费服务方面,紧跟汽车和家电下乡等政策落地,做好消费信贷服务。在教育医疗服务方面,积极服务“一老一小”教育医疗需求,加强对智慧校园和医疗服务的金融支持。在社保服务方面,设立新市民金融服务特色网点,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优化“新农人”群体服务模式。聚焦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等返乡创业群体,做好金融服务,支持返乡创业群体收入增长。依托汽车和家电下乡、绿色产品下乡等政策,持续推进专项分期、信用卡业务下沉,拓展“新农人”消费金融场景。立足地方特色,差异化推广“快贷·农小E”“美丽乡居贷”等专属特色产品,助力返乡创业群体创造美好生活。

  围绕守牢“两条底线”,坚定扛起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担当

  建设银行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作为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资源投入,提升服务质效。

  加强粮食安全金融服务,助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积极构建“一个品牌+系列行动”的粮食安全金融服务体系,推出“善建粮安”金融服务方案,组织开展建“芯”助农、建“基”助农、建“垦”助农、建“链”助农行动,积极做好粮食全产业链重点客户服务,强化对粮食生产、流通、收储、加工等领域涉农主体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9月末,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500亿元,较年初增速21%。

  抓牢“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在种子端,加大“种业贷”推广力度,满足种业企业品种选育、制种扩繁等生产经营周转需求。聚焦重点种业企业,创新“投资流·乡村振兴”产品。截至2024年9月末,种业领域贷款余额113亿元,较年初增速5%。在耕地端,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加大“高标准农田贷款”营销力度,从“农田建设+产业发展”视角出发,做好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9月末,“高标准农田贷款”余额接近40亿元。

  加大重点区域支持力度,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面向脱贫地区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立足优势特点,针对短板弱项,以多种形式开展金融支持。扎实做好陕西省安康市定点帮扶工作,持续打造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安康范例”。面向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低收入农户等重点群体,从农业生产、就业创业、住房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9月末,在脱贫地区的贷款余额1.18万亿元,在重点帮扶县的贷款余额1466亿元,增速均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围绕农民致富增收,切实提升农户金融资源可获得性

  “借钱不难,用钱不贵”是建设银行发展乡村普惠金融的初衷。建设银行坚持“真人、真经营、真贷款”的逻辑,打造“裕农贷款”线上线下系列产品。

  线上,通过数据驱动,打造“裕农快贷”产品包。建设银行与政府数据平台、涉农管理平台等合作直连,引入土地流转、农业保险、农业补贴、农业产业链等多维涉农数据,面向农户开展全周期、自动化的风险画像,实现农户自主申请、模型自动审批、线上支用还款的全流程线上作业。线下,因地制宜打造“裕农贷”系列产品,服务农业生产、经营等场景中的信贷需求。目前,已经形成山东“齐鲁振兴贷”、江苏“城乡融合贷”等典型模式。截至2024年9月末,“裕农贷款”余额近3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一半。

  整合金融资源,发挥金融支农惠农的合力。深化“银行+保险+期货”风险补偿和共担模式,建设银行聚焦玉米、大豆等领域,与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合作,将期货、期权、保险引入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助力农户规避市场价格风险,保障农民收入。同时,全面推进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的“险贷直通车”专项创新服务,推广“保险+信贷”服务,有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

  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建设银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下沉服务重心,做好县域乡村金融服务,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来源:中国建设银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