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贞丰位于贵州西南部,县城被莽莽群山环抱,古城就倚在东北角的凤山上。以前贞丰县城规模小,主要就是古城这一块,后来城市向周围拓展,成了今天的县城规模。
记得小时候,我生活的村子虽然距古城只有10多公里,但走的都是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的小道,所以像我这样的孩子去古城的机会并不多。2006年,我来到县城参加考试,那次机会,让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了贞丰古城。
当时,贞丰中学还在凤山脚下的古城老校区。校内有一个清代咸丰年间的元帅府遗址,后来为保护文物,单独圈了起来。从贞丰中学老校区走下来,往左是气派的两湖会馆,那是以前湖南、湖北客商办事、集会的场所。往右是古城以前名门望族的院落。继续往右走,尽头是文昌宫,古城的文化地标。
后来,我家搬到了者相镇上。从者相镇到贞丰县城的路历经几次翻修后更宽敞了,往返的班车也越来越多,因此每到节假日,我总会到贞丰古城逛逛。
那时的古城里,仍是一些旧木质瓦房和自建的小平房。我最喜欢去的旧货市场,在古城中心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能淘到物美价廉的旧书。读初中的3年,我在那里淘得20多套旧书,有中国古典名著,也有一些西方文学名著。我还因此和一位摊主熟络起来。那位老先生退休前是语文老师,每次我一到摊位前,他都会拿出一些事先挑好的文学名著,还告诉我哪本值得读。后来我回溯自己在文学上的启蒙,总会想起那位老先生,还有在古城淘书的情景。
高中时我转到兴义市就读,鲜有时间回老家。大学毕业后到贵阳工作,回贞丰的机会就更少了。前些年由于工作原因,我与贞丰古城的联系又多了起来。我欣喜地看到古城一天天在变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曾经的旧货市场不见了,成为新修广场的一部分。布市、米市等迁往新城。两湖会馆、文昌宫等古建文物得到修缮,两湖会馆的戏楼、禹王宫、长廊、阁楼、莲塘等建筑重新投入使用,文昌宫办起了展示贞丰历史文化的展览。几座大户人家的院落也被利用起来,有的被改造为布依特色饭庄,有的被改造为布依民俗体验馆。街面铺上了清一色的青石板。沿街的旧瓦房也被统一加固改造,变成了红漆雕花木窗,有的经营起商铺,有卷粉店、民族服装店,最多的是糯食店。贞丰糯食种类丰富,有布依五色糯米饭、布依枕头粽、布依褡裢粑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品尝。
夜幕降临,古城青砖黛瓦的街巷在璀璨灯光的映衬下,宛若一幅立体的画卷,漫步其间,犹如徜徉在明清时期的集市。古城的广场经常会推出各种文艺演出,有山歌对唱、布依小打音乐、苗族芦笙舞、黔剧表演,人头攒动,非常热闹。这当中就有父亲的身影。我成家立业后,父亲参加了县里的一个艺术团,经常在古城演出,他的二胡拉得不错,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自己也乐在其中。古城在变化,贞丰人的日子也在一天天地变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