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珍视地名里的文化“密码”(纵横)

刘国英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8日   第 05 版)

  了解一座城,从行走开始,地名是钥匙,是“流动”的路标。

  近日,陕西西安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再“上新”,至今共有两批178个地名在列。从千年古镇、古村到古路街巷,从著名山川到近现代重要地名及红色地名……这些名字有历史、有文化、有情感,是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比如,贡院门因直通“陕西贡院”得名,冰窖巷可追溯至古时夏季藏冰的冰窖,奇园茶社隐藏着一段红色故事,还有乐龄路等跟随城市空间拓展产生的新名字……这些地名串联起来,描绘城市发展进程,连接情感记忆,更映照出一座城市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尊重与珍视。发布名录,不但展现出地名文化保护的新成果,而且是推动保护传承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的有益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进一步“打捞”地名文化内涵及其丰富价值,如何凝聚地名文化保护共识,更好发挥地名文化的作用,仍需深入探索。

  地名被称作人类历史的活化石。除实用性之外,它与时间对话,刻度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守护地名就是守护一城一地的特色文化。千百年沿用的老名字,蕴含“根”与“魂”,透过它们,可以照见悠悠文脉,回溯历史风烟,感悟时代变迁。今天的新地名,就是明天的“掌故”与“钩沉”。保护传承地名文化工作应该受到广泛重视,形成社会共识。比如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加强保护、沿用有内涵有价值的老名字、给予新地名更多文化味儿。其中关键处,当在赓续文化“密码”。

  地名承载城市风格与品位。它是一方水土的符号化表达,守护地名就是守护“乡愁”。林海音笔下老北京的天桥、白云观,鲁迅书写的绍兴记忆等,这些个人叙事中流淌的情感,都是城市共同记忆的一部分。地名所寄托的“情”与“思”,让我们看见家乡、记住家乡、想念家乡。激活“镶嵌”在地名里的文化基因和情感信息,是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重要一环。

  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是社会风貌和时代演进的重要见证,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符号等多重价值。弘扬地名文化,社会合力不可或缺。比如,与文物保护、乡村旅游结合,讲好千年古县、千年古镇(村)、百年古镇(村)的故事;依托历史渊源和人文典故,开展文化体验、情景再现,开发文创产品等。

  像一路奔腾的河流,地名文化宽阔而丰厚。打开地名,就是开启一程文化之旅。将城市特色地名和时代讲述结合起来,必将汇成一幅绚丽动人的长卷,让我们在地名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摘编自《陕西日报》)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