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红旗下,亿万中华儿女同肃立;一曲国歌中,全国各族群众齐声唱。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今天,我们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把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与国家共进,和时代同行。10月1日,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山河锦绣,岁月芳华。
国旗高高飘扬
国歌激越嘹亮
10月1日,迎着晨光,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人们满怀喜悦与豪情,向新中国75周年华诞表达最深切的祝福。
金秋十月,首都北京。“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伫立天安门广场中央,12万多名各界群众静待庄严时刻。
清晨6时许,国旗护卫队从天安门走出,跨过长安街,昂首阔步走向升旗台。“向国旗——敬礼!”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至旗杆顶端。人群发出阵阵欢呼:“祝福祖国!”“祖国万岁!”
同升一面旗,共祝祖国好。内蒙古呼伦贝尔,清晨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各族干部群众汇聚在扎赉诺尔区综合广场,举行庄严的升国旗活动;浙江桐庐,6位护旗手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送国旗走向升旗台,全体人员庄严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高唱国歌……
国旗招展,雪山增色。10月1日,在海拔5374米的雪山阵地,10余名“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迎风伫立、整齐列队,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雪山之巅,表达对国家的祝福。“国旗鲜明的红色,就是我们忠诚的底色。”矢志扎根冰峰、护卫家国,这是官兵们共同践行的铮铮誓言。
赓续民族精神
激扬奋斗豪情
“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之后,嫦娥七号任务正在抓紧推进。”国庆假期首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嫦娥七号载荷分系统总设计师薛长斌仍在忙碌。
今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嫦娥”揽月的科技硕果,我国探月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充分肯定了探月工程的成就,激励我们广大航天工作者再立新功。”薛长斌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弘扬探月精神,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在勇攀高峰中再夺新胜利、再创新辉煌。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国庆假期,当地举办的国庆音乐会将人们的思绪拉回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以歌为媒,红色精神传递给现场每一位听众,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音乐会结束后,当地群众罗庆能备受鼓舞:“当全场观众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时,我感到心潮澎湃。我们将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努力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
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国庆之际,湖北当阳市半月初级中学,退役军人肖绍银身着整洁的军装,胸前挂着荣誉勋章,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他与战友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英勇故事。当阳市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营造了崇尚英烈的浓厚氛围,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国情怀。
学生姜金豪格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团结凝聚力量
实干创造未来
国庆假期,各行各业的人们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
金秋时节,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一片丰收景象。位于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农场的323万亩稻田里,金黄的稻粒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秆的“腰”。收割机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粉碎等环节一气呵成。
中华大地,山河壮美,五谷丰登。田畴中、大棚里,山林间、高原上,到处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国庆假期,我们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割,确保颗粒归仓。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水稻种植户徐建国说。
国庆假期,夜幕初降,浙江杭州西湖湖滨三公园被一片“中国红”映照。“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西湖音乐喷泉国庆专场活动中,现场近万名群众挥舞手中的五星红旗,同唱歌曲,共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区。10月1日,社区广场上热闹非凡,各族居民围坐在一起,开展剪纸服装秀、民族舞蹈表演、评选社区“最美家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共同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
“人越走越近,心越交越亲。”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赵耐香说,“近年来,社区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
人民公安为人民。10月1日,安徽铜陵市公安局主楼前广场,约200名基层民警整齐列队,面向国旗庄严敬礼,随后一起重温入警誓词。铜陵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勇说,国庆假期,公安机关将全力以赴做好安保维稳各项工作,努力为群众欢度假期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75年前的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75年来,人民共和国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如今,14亿多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本报记者潘俊强、翟钦奇、刘军国、金正波、喻思南、杨颜菲、方圆、江南、秦瑞杰、李俊杰参与采写)